文/卢 平 徐士军 杨皓宇(.宿迁市科技信息中心 .宿迁市科学技术局)
2018 年,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 年,全国布局不超过30 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2019年,江苏省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宿迁市依托区位、产业和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全力争创省级农高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省份传统农业大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宿迁市农高区的核心区洋河新区是宿迁市的地理中心,也是宿迁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之一,位于大运河与古黄河之间的生态富民廊道,通过创建农高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可显著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
宿迁市是农业大市,也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农业占比超过10%的地级市。农高区的根本属性是“农”“科”“高”,通过创建农高区,有助于进一步集聚科教资源,打造研发平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用科技创新手段提高农业产出率。
宿迁市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系统谋划江淮生态大公园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生态 +”“互联网 +”“旅游 +”行动计划,开展大运河、古黄河“两河”生态产业富民示范廊道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
宿迁市农高区以洋河新区为创建主体,以“绿色、高端”为主题,打造生态品牌。规划建设“一轴三区四廊道”,核心区规划建设“发展大道—徐淮路农业科技创新核心轴”,按照“高端平台+高新样板+高质配套+产业预留空间”进行建设,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农业高新产业集聚的生态链。示范区依托洋河生物科技园、创意包装产业园、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斯味特高档果品产业园,规划建设形成“1 廊 +1 轴 +8 园”的空间布局。
根据产业布局,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生态农业为支撑、休闲农业为拓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先后与中农富通、三润泰克、凯璞庭资本等投资主体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引进了河西田园综合体、玫瑰小镇、斯味特果业等高端品牌农业项目,引进美国维沃天野叶面肥项目、俄罗斯的美光原农业项目以及奥地利农庄,推动农业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加快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和收益共享机制,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突出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 家。依托洋河农业嘉年华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个中心、两个窗口、六大平台”(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展示窗口、创意农业展示窗口,国际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农业品牌孵化平台、农民培训平台、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农民创新创业平台、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平台),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离岸人才孵化。
发挥“绿色宿迁”优势,厚植绿色基因,针对古黄河故道、江淮生态廊道建设要求以及白酒酿造对洋河地区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突出科技引领、高端高效、绿色发展。大力推广耕地优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机标准化技术等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技术。推动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扩大绿色农产品种植集群。依托润易农业、斯味特果业、中林沃丰、嘉恒农业等龙头企业,围绕精品果蔬、稻麦、苗木花卉、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作为创建省农高区的核心区,科教资源是创新的策源地,是源头活水。宿迁市区范围内虽有农业类科研院所2 家,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 家,但都不在其核心区内。宿迁洋河新区作为创建省农高区的核心区,核心区内既无一所农业院校,也无单独建制的农业类科技机构,是其短板之一。
农高区的建设与发展,要有一大批的农业科技型企业。截至2019年底,宿迁农高区仅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方向)1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方向)2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 家。大多数为新引进的或新设立的农业企业,培育发展壮大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从现实情况看,公益性服务主阵地作用日益弱化,农技人员队伍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有限,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撑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服务存在信息不精准,服务“形式”大于“内容”,在个性化、特色化、小众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构建一套运行高效、保障有力、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是保障农高区建设的必要条件。农高区创建与洋河新区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责任分工等方式,各司其责,共同推进农高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引导激励作用,优化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采取重点支持、滚动支持和运行补贴等方式,集成支持各类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发展。
土地政策是建设农高区的基础条件,界定四至范围红线,明晰红线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等各种土地类型的使用指标。依法供地,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等的建设用地。对入园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孵化器等加大扶持力度,对孵化的科技型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吸引中小企业来园区落户、创业。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集聚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江苏省农民培训学院、宿迁市农科院、宿迁市设施园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作用,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制度,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进一步培养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既可以作为员工参与园区发展,也可以作为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增加园区科技人力资源储量。
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以强化公共服务、发展社会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着力构建覆盖全程、衔接配套、便捷高效、运行规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水平。鼓励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公司企业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