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围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 遵义 563100)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1]。进行化疗是临床上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相关的文献指出,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本文对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将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中国肺癌临床指南》(2010年版)中规定的肺癌的诊断标准。其中排除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Control组与Discussion组。Control组患者的年龄为30.3~65.7岁,平均年龄(46.73±8.48)岁;其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9例、10例;其中肺癌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有4例、6例、14例、15例。Discussion组患者的年龄为29.8~66.2岁,平均年龄(47.14±8.52)岁;其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7例、12例;其中肺癌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有5例、4例、16例、14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在两组患者接受化疗期间,对Control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遵医嘱对其进行用药指导等。对Discussion组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方法是:1)患者因担心接受化疗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常会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况。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有关化疗的知识,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疑问,以提高其对化疗的认识程度。2)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做到穿刺操作稳、准、快,以减轻其因穿刺而产生的疼痛感。合理地安排为患者输注药液的顺序,在连续为患者输注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时,应先为其输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后为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为患者输注化疗药期间,加强对其进行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穿刺针脱出血管、药液外渗的情况。对于易出现药物过敏的患者,尽量减慢为其输注化疗药的速度,并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的症状。在为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前,遵医嘱为其使用苯海拉明、甲氧氯普胺、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阿瑞匹坦等化疗辅助药物,以降低其发生过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风险。3)对于出现食欲不振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让其多进食高蛋白、高能量、低脂的食物。对于存在失眠症状的患者,让其在白天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并尽量避免在夜间对其进行护理操作。对于出现脱发症状的患者,告知其脱发是正常的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后头发会重新生长,不必过度担心。
观察并记录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食欲不振、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疲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护理后,Control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占23.08%)发生食欲不振,有10例患者(占25.64%)发生血小板减少,有13例患者(占33.33%)发生恶心呕吐,有11例患者(占28.21%)发生疲乏;Discussion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56%)发生食欲不振,有3例患者(占7.69%)发生血小板减少,有4例患者(占10.26%)发生恶心呕吐,有2例患者(占5.13%)发生疲乏;Discussion组患者食欲不振、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疲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Control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
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及较强的不适感[3]。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预后而言至关重要。相关的文献指出,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笔者对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Discussion组患者食欲不振、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疲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Control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