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记黄梅戏实力派“唱将”余淑华

2020-05-14 13:48江爱华
黄梅戏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戏校小生身段

□ 江爱华

金秋十月,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如期在艺术中心举办,央视戏曲频道播放了开幕式实况。看到余淑华老师表演《女驸马·洞房》这一折时悚然正坐,生怕坐得不端正会唐突了这一刻的美好。熟悉黄梅戏的观众都知道《女驸马·洞房》是一出唱做并重的重头戏,一般演员不具备实力不敢轻易演出,她们既要“藏拙”又怕“露怯”,敢于挑战的都是黄梅戏的实力派唱将,余淑华饰演的冯素珍让我惊艳,从“我本闺中一钗裙”的【平词导板】起头,到“不是君王传圣旨,不是刘大人做媒人......”【八板】、【火攻】,大段的唱词越唱越快密不透风,唱到“难道你不念素珍救夫一片心”落板,唱腔从气势上一贯而下,脸上表情始终配合着内心情绪的起伏,那一刻在电视前,我想为余淑华做点什么,写点什么。

1988年是戏校毕业生包分配的最后一届,入学考试比往年更加激烈,经过一轮轮的筛选,15岁的青葱少女余淑华如愿考上,这就意味她从此是端上“铁饭碗”的“公家人”了,但入学的喜悦很快就被艰苦的训练冲淡了,戏校对新生的身段教学分为文身段和武身段,余淑华的文身段是马永琴老师开的胚子,武身段是李梅清老师开的胚子。这届的新生人才济济,后来大多数成为黄梅戏的实力派骨干演员,就扮相、唱腔、身段等每个单项打分,余淑华在同学中并不出类拔萃也不占优势,但她有嗓子能开口、脸活、文武身段都能拉得开,就整体条件而言她又是最全面的,因此老师们心里认定她是块料子,对她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她的进步很快,老师们认为她的身段有点绵软不着力,还得淬炼,为了增加她的灵活度和力度,特意为她排演的第一出折子戏是武旦担纲的《打焦赞》,安排她扮演杨排风。《打焦赞》是京剧移植剧目,为此戏校特意请了京剧团的周海珍老师来教习她的武身段,在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余淑华把《打焦赞》的杨排风拿了下来,这场武戏她演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彼时的戏校的学制还是三年中专制,而非后来的五年一贯制,三年的时间对于戏校学生来说太短暂了,当年一脸懵懂的少年少女们顷刻之间就毕业离校了,按照惯例,戏校照例为他们排演折子戏,余淑华参演的是《谢瑶环》、《包公嫁女》。三年的专业学习,教师们的悉心培养,余淑华已“非复吴下阿蒙”,老师们也都刮目相看,因此在这两出戏中她都获得出演大角色的机会,《谢瑶环》中饰演谢瑶环,《包公嫁女》中饰演香玲。出演谢瑶环主要是考验黄梅戏演员的整体表演,因为谢瑶环在剧中反串小生,这就要求戏曲演员既熟悉旦行的表演,也要熟练掌握小生行的身段和唱腔,《包公嫁女》主要考验演员的唱功。《谢瑶环》、《包公嫁女》的汇演成功为余淑华带来了勇气,她也暗下决心,这辈子对黄梅戏以身相许。

1991年余淑华服从分配到了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也是安庆戏迷口中的老二团,即后来的安庆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也许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年作为戏校好苗子的她在老二团跑龙套,这龙套一跑就是13年 ,一直没有上演大戏的机会,她回忆这段岁月时说“那时我比较糊涂吧,四平八稳地呆着,却也不自暴自弃,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好。”2005年老二团体制改革为安庆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又过了五年,余淑华终于等来她的高光时刻,剧院排演大戏《春江月》,主演柳明月的演员一再更换,最后剧院领导让余淑华来扮演柳明月。因剧目即将上演,所以几乎没有给她排练时间,让她晚上在家生吞活剥地看录像带,第二天上午在排练场上排练即将演出的大戏《天仙配》里的大姐,《天仙配》的排练分为两组,骨干演员一组,青年演员一组,但饰演大姐的只有余淑华一人,因此她轮流陪着两组演员排练,下午就让她把昨晚看的录像带的内容一场一场地和搭档们合一下,每天下午合一场。

《杀庙》中饰秦香莲

《牛郎织女》中饰织女

《春江月》原本是黄梅戏老三团的当家戏,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剧是黄梅戏最受欢迎的剧目,经常与黄梅戏经典《天仙配》、《女驸马》一起演出。该剧的主要角色柳明月舞台跨度很大,从小花旦、花旦、闺门旦到青衣(偏老旦)的行当跨度,从天真活泼的少女到经历风霜的中年母亲,从少年到中年的年龄跨度,这两种跨度考验的是担纲演员的功夫,诚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对于黄梅戏剧种而言,《女驸马》、《春江月》是女演员的功夫戏,唱腔、表演哪一样弱了都不能担纲。饰演柳明月的黄梅戏演员先后有刘红、郭霄珍、孙娟、鲍晓霞、王琴、吴美莲等,都是黄梅戏的当家花旦,珠玉在前,这些都给余淑华无形的压力,但在排练场上大家都认为余淑华把柳明月演活了。她说小花旦是小姑娘,身段要灵动,脚步要碎点,面部表情要刻画得像小孩,包括念白也要显得童稚,到了花旦,就稍微成熟些,身段要柔美些,特别是剧中角色已经受到挫折和打击,整个状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闺门旦则更加悲切。到青衣时,相当于老年了,生活过得不好,比较沧桑,脚步都比较缓慢,心情很压抑,但是内心还是有激情的,宝儿得了状元,她的精气神仿佛又回到了花旦时。她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宝儿就是她的盼头。打鼓佬汪玉龙说“我不说你是演的最好的,但整体条件是最好的”。付出总有收获,18年跑龙套的等待,余淑华对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格外珍惜,因此饰演柳明月是使她脱颖而出,观众也记住了这个扮相靓丽、唱腔优美、哀而不伤的柳明月。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不是个中人难解其中味,《春江月》的排演让领导、观众、戏迷看见了余淑华在表演方面的实力和潜力,随即余淑华也迎来了演艺事业的一个小高潮,古装大戏《孟丽君》、《莫愁女》陆续排演,这两出戏是她艺术生涯中继《春江月》之后的重要作品。普通观众对黄梅戏的认识总停留在“唱腔好听,演员好看”的欣赏层面,其实隐藏在黄梅戏表演层面后面的东西太需要挖掘和展现出来了,最能展现黄梅戏表演特色有《女驸马》、《孟丽君》、《西楼会》这三出大戏,这三出大戏的特色在于角色的“反串”,前两出是旦行反串小生行,《西楼会》则是小生行反串旦行,这对演员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是考验黄梅戏演员平时的功夫。《孟丽君》中余淑华排演孟丽君,首先在扮相上特别抢眼,余淑华本人性格娴静,不争不抢,因此从气质上特别契合大家闺秀孟丽君。其次孟丽君化身为青年才俊郦君玉,旦行反串小生行,按照小生行的套路演出,唱腔、身段和台步都是小生的台步,但为了显示这是一位女扮男装的“郦君玉”,则要求演员不经意之间又要露出女儿态,这一丝女儿态在若有若无之间,其力度需要演员对舞台感的把控,太女人气了则不是“郦君玉”,太男人化了又非“孟丽君”。《孟丽君》这出戏一般黄梅戏的名家们都演过,余淑华想突围是很难的,因此她索性照着正路子演,不搞怪,不追新,也不求异,余淑华的《孟丽君》演完为她赢得了一批“渔粉”,观众戏迷们发现余淑华饰演的孟丽君亦雄亦雌,既有孟丽君的俏丽娇媚,又有郦君玉的潇洒出尘。其唱腔上特别有黄梅戏味,安庆方言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她的唱腔中,因此她的唱腔特别地“得味”,该戏有大段的唱腔,余淑华也能扎扎实实地唱下来,因此这出戏又为她赢得了黄梅戏实力派“唱将”的雅号。《莫愁女》是余淑华继《孟丽君》之后的又一力作,该戏的特色在于角色的设置,一生挑两旦,余淑华饰演身世可怜的罪臣之女,苦命红颜莫愁女,果然不负观众和戏迷的期待,莫愁女被余淑华演绎得楚楚动人又悲苦无助,展现她在表演方面的可塑性。

《女驸马》中饰冯素珍

黄梅戏向来不缺演员,也不缺演得好的女演员。自严凤英之后,黄梅戏旦行名家辈出万紫千红,她们各有所擅,各领风骚,如果借用毛泽东的诗词来形容余淑华,那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余淑华生活照

猜你喜欢
戏校小生身段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光明行
京剧行当——小生
海半仙与秋小月
花灯戏身段浅析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对戏曲身段课教学的思考
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