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
摘 要:广播监播系统,是我国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本文以广播电视传播信号的监测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监播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难题,结合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提出对应的见解和想法,同时针对行业的发展前景给予了一定的探索和畅想。仅供参考。
关键词:设备结构;监测系统;信号传输
引言:
电视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全方位提升和改进。其中对于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监测系统,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热议。如何借助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形式,提高相关监测系统的管控能力,成为行业的研究课题。
一、广播电视监播系统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监播系统,可以根据相关流程的设置指令,进而对电视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同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统计。借助广播电视监播系统,可以实现对电视广播节目中,相关内容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一些广告和敏感内容的控制。通过提前预设一些关键词组进行有效的屏蔽和管控,进而规范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广播电视的最为重要的功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生活理念,以及健康的三观内容。而监播系统,可以将一些违规内容的关键词组进行有效识别,通过定向的抓取和追踪,进而实现相关内容的管控和治理,对违法的相关信号,进行必要的切换和识别。这一系统,保障了电视广播产业的良好运行和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广播系统的设备结构以及相关技术难题
(一)电视广播监播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设备
当前,我国的广播监播系统中,采用的主流工作方式是,从多路广播的电视信号中采集相关的信号内容,转化为MPEG-4或者其他可以被有效识别的格式文件,进行相关的矢量运算,然后将有关的矢量特征,进行有效的提取和梳理,形成可以被系统识别的相关文件夹中,最后利用控制识别算法,完成相关内容的计算和整理,统一录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结合这些数据的相关调用记录和查询记录,形式了监控的有效流程。这些内容以统计图表的形式交由相关人员处理。通常这些传輸流程,需要一些辅助设施的加持,如多路电视信号转播器、矢量处理板、磁盘列阵等相关设备。缺乏相应的辅助设备,无法完成对相关电视信号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成效,最终影响了监控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因此,这些辅助设备至关重要。
(二)监播系统的技术难题
通常,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识别引擎的作用极为突出,并且对于整个监播系统的稳定性运行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当前在系统的开发进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相关科研人员的深度研究和持续探索。
1.识别准确度偏低
监播系统的识别准确度,具有一定的识别误差,通常正确的识别几率不超过20%,这对于监播系统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识别能力。过高的准确率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一方面可能需要借鉴超级计算机等一些现代化的科学设备,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最终提高系统的监控能力。以当前的计算识别能力,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提高空间。
2.计算能力
基于Dsp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当前的计算机设备无法满足相关识别任务的计算需求,进而导致识别准确率偏低。而当前对于相关技术的发展,依然处于试验阶段,没有正式的应用和普及,进而对系统的监测能力影响有限。
3.处理速度
在系统运行进程中,基本上每一套监播系统都要同时监控十套以上的电视节目,进而对相关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计算要求。
鉴于我国监播系统的发展进程较短,且相关的电子设备以及监控系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学习,努力发展自身监播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目标,通过设备采买、技术升级等一系列改制方案,实现我国监播系统识别率的高速提升,进而带动相关市场的全方位发展[1]。
三、国内外相关同类产品的比较以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电视广播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对于监播系统的升级和改造任务也同时步入改进日程。基于当前国际监播系统的发展趋势,结合世界主流的设计方向,实现我国监播系统的技术超越和产业升级,即将成为现实。但是,依然有不少发展现状值得行业的管理人员深思,尤其是对于监播系统的评价方式,我国大部分采用的是主观评价方式,这对于评价内容,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电视节目的内容判定,存在着一定人为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电视产业实现模拟体系的进程还在逐步推广之中,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电视节目的客观评价体系,进而对相关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管理偏差。因此,介于当前的发展形式,应该借助于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节目的监测和审核,进而带动我国监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稳定运行[2]。
结论:
随着超级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以及云计算等内容的广泛普及,实现我国监播系统的智能化管控进程已经为时不远,通过积极的技术创新以及有效的设备研发,为我国监播系统的长远发展贡献积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新星.广播信号监测监听平台升级实现[J].东南传播,2019(07):179-182.
[2] 丁瑞龙.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监测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