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摘要:幼儿科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指导,重视问题与猜想环节,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求知欲,引导幼儿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同时需要加强动手操作指导,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引导幼儿积极进行表达与交流,深化科学活动效果,确保幼儿能够形成科学的探究意识。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策略
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与求知欲望,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需要引导与启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幼儿科学活动需要以问题与猜想调动幼儿探究的欲望,通过动手操作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再结合表达与交流加深幼儿对科学活动的认知,进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与求知欲望。
一、重视问题与猜想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首先,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需要从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探究情境,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帮助幼儿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科学活动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在“玩沙”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摸箱子的方式,增强科学活动的神秘感,让幼儿能够利用手的感知引起他们猜想。又如在进行“传声筒”科学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创设打电话的情境,让幼儿能够发现声音的传递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帮助幼儿明确科学活动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并促使他们对问题产生初步的认知与猜想。例如:在进行“让磁铁浮起来”的活动时,需要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因此可提问:“将磁铁放在水中,你们认为会怎么样呢?”当幼儿猜想用什么方法可让磁铁浮起来时,教师再提问:“可以用哪些材料让磁铁浮起来呢?”针对科学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有什么发现?会怎么样?”等提问方式;针对物体特性,可通过:“特性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呢?”等问题,确保幼儿的探究活动更加具体。
其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想法,因此教师需要认可他们的猜想,善于保护他们的探究欲望,不可直接否定幼儿的猜想与认知,而需要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幼儿改正。如幼儿的猜想在教师预设之内,那么则可以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让幼儿的心理产生成就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探究信心。若幼儿的猜想是错误的,部分教师则会下意识地进行纠正。例如:在“让磁铁浮起来”活动中,当大部分幼儿认为纸胶泥不会成功,但是教师对幼儿的猜想进行质疑:“真的不会成功吗?”幼儿们便会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立马改正自己的想法。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看待幼儿们的错误,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对客观事件的看法与理解。
最后,幼儿教师需要适当提供有效的活动线索,保障幼儿猜想的合理性,否则幼儿的胡乱猜想将会没有任何价值。例如:在“玩沙”活动中,若教师单纯地让幼儿进行猜想,幼儿在没有线索的引导下,他们的猜想会天马行空。因此可以在活动前,出示材料或者让幼儿通过触摸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探究线索。然后再通过教师问题引导“什么东西摸起来是这样?这东西摸起来会怎么样?”等,学生根据线索提示,他们的猜想也会更加合理,猜想的兴趣也会被激发。
二、加强动手操作指导。满足幼儿探究需求
首先,幼儿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需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与机会,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幼儿阶段知识构建需要较长时间,而动手操作则可以加速幼儿知识构建速度,但实际的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操作时间分配不合理,参与机会较低的现象。部分幼儿教师在问题与猜想环节会花费过长时间,导致幼儿动手操作时间缩短。如在“让磁铁浮起来”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比较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让磁铁浮起来的方法。
其次,幼儿教师需要传授幼儿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意识与能力。幼儿阶段观察比较与实验论证是主要的探究方法,所以在动手操作环节,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玩沙”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手触摸千沙与湿沙,再通过聆听不同沙子在瓶子内的声音,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通过比较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
最后,在幼儿动手操作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材料加深探究的深度。科学活动过程中,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的操作会产生直接影响。科学知识必须要蕴含在材料之中,引导幼兒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材料所蕴含的科学概念。例如:在“玩沙”活动中,通过箩筐可以让幼儿观察到沙子细小的特性,漏斗则可以让他们注意到沙子的流动行等。幼儿在玩沙活动中可通过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进而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
三、引导幼儿进行表达与交流。深化活动效果
幼儿的语言能力主要在表达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会产生新的认知,因此也会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当幼儿完成科学动手操作后,教师需要鼓励幼儿积极进行表达与交流。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科学活动表达与交流的形式,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进行表达。在幼儿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倾听,从中发现教育契机,尊重幼儿的想法并进行正面引导与评价,增强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信心。
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因此教师需要妥善处理,促进幼儿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首先请出矛盾双方,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再通过实验论证的方式鉴别对方的想法。此方式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科学活动氛围,还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质疑精神与验证能力,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以事实为基础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通常情况下,幼儿的探究兴趣并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消失,部分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仍然会与其他小伙伴进行讨论,教师需要关注幼儿们的新问题,若合理则可以生成新的科学活动。生成的科学活动不仅尊重了幼儿的心理与认知发展需求,尊重幼儿的科学探究态度,同时也能够有效深化科学活动效果,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