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悦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日趋成熟,社会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体育教学水平直接决定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质高低,一旦教学理念过于滞后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则可能影响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本文以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改革实践措施,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新形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127-01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以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及拥有健康体魄为核心目标,是小学阶段大力推广体育教学的实质。从个人角度来看,体育与机体健康间关系密切,即经过体育锻炼能大幅度提升个人机体素质,而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同时,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体育教学水平直接决定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质高低,一旦体育教学理念滞后或教学方法单一则直接影响总体教学效果,削弱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甚至可能造成学生惧怕体育锻炼或懒于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改变小学阶段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及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综合素质低下。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不足的问题,无法系统性完成各项体育训练。与其它课程相比,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明确要求小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品质。但是具体教学期间受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往往无法完成中、高强度训练。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低下是非人为且不可抗力因素,与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机体生长期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体育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予以后天引導,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设施不全。从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来看,大多数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健全,普遍存在忽略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甚至擅自缩短或取消体育课程。相较于其它教学设施,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经费,一旦学校分配资源时优先考虑其它科目则可能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保证体育教学成果。同时,教学基础设施不健全不止严重限制其教学空间,更无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难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措施
(一)突出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体育教师秉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原则,纠正自身错误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肢体动作讲解环节为例,教师必须率先肩负起示范职责,逐一分解复杂动作,鼓励学生自行进行动作学习,检查其动作完成程度,重点表扬动作规范的学生,交由其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双方间沟通交流,尤其是课堂教学期间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针对课堂中走神明显的学生则贯彻落实循循善诱的理念,强调激发其体育锻炼的兴趣及热情,进一步提高总体教学效率。
(二)丰富活动类型。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是调动小学阶段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手段及关键途径。换而言之,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以室外活动环节为例,教师可提前播放动感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活动,尽可能选择极富节奏感且曲调轻松的曲目,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完成热身运动,即徒手操、变速跑及原地运动等,大大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丰富体育活动形式,消除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安全的风险因素。
(三)利用网络资源。由于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网络化教学资源量渐渐增多。为了突出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体育教师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实现有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以理论知识学习环节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前制作教学PPT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及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可能选取价值高且通俗易懂的教学材料,不得脱离具体教学目标,完成后续教学任务。此外,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方法定期推送短视频,提高其碎片化时间利用率。
三、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增强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及求学生涯的影响相对深远。因此,相关体育教师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前提条件,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及积极性,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为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奎东.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349-350.
[2]曹桂彬.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优化方案探究[J].体育教学,2017,37(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