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虹伶 金洋 杨可心
【摘要】本文主要以延边大学为例,探究分析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障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对立法,高校兼职管理和大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兼职大学生 劳动权益 问题 措施
一、延边大学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概况
延边大学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与朝鲜、俄罗斯接壤,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成了延吉市第三产业尤其发达,同时也为兼职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兼职岗位。通过调查分析,延边大学内有66.67%的大学生曾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兼职大学生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类行业。有68.18%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曾遭受过例如无故克扣工资,延长工时等不公平待遇,有84.85%的大学生对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知之甚少。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到,有48.48%的学生是通过校内兼职群或者网络上的招聘信息选择兼职工作,少数由亲友介绍而选择兼职工作,因此通常学生们很难了解到应聘单位的实际情况及详细的工作需求和必要信息,盲目兼职,最后导致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二、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所存在的问题
(一)未确立大学生的劳动者地位
为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首要条件就是确立兼职大学生的劳动者地位。我国立法在兼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规定却比较模糊,未明确兼职大学生劳动者地位。因此在兼职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只能通过《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民法来得到保护。但在实务中,上述的救济途径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在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保护其权益的最根本的《劳动法》,却以大学生不具有劳动者身份的理由而将其排除在保护范畴之外,而导致大学生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二)侵害大学生权益形式愈发多样化
在实践中,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面临各种各样的侵害,如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延长工时,甚至是辞退。形式愈发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为从中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并且因大学生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防范意识,及快速赚到第一桶金的心理,而导致被骗的也并不少见,更甚至于受到人身安全的危险和伤害。侵害的形式层出不穷,但保护方式却十分有限,导致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一直处于弱势状态。
(三)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受侵害时不能得到有效救济
由于大学生维权意识不强,再加上大多数高校没有统一管理安全合理的兼职来源,未对兼职学生提供相应的保护与帮助;社会媒体舆论的帮助作用甚微,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学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导致兼职大学生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有效救济,更多的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三、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雇员是指被雇佣的任何人,只要双方存在着事实上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被雇佣一方都应当视为劳动者,受到有关劳动法律的保护,劳动者包括实习生、见习者和全日制学生等。而我国却没有明确保障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及体系制度,同时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也依旧模糊不清,使得维权之路漫漫。
(二)大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和防范意识,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在学校管理下,主业依旧是学习,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成为被骗的对象。目前高校很少对学生进行劳动权益维权方面的普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和防范意识,在面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作出判斷和维权。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知道应当维权,但却因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不充分等原因,无法找到有效途径解决问题。
(三)用人单位投机取巧
兼职单位在雇用大学生兼职时,一般都抱有投机取巧的心态。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差的弱点,以及法律的不健全,雇用廉价劳动力,得到低成本高收益的结果。
四、针对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纳入保护范围
大学生的本务是学习,因此具有受学校管理的学生身份,但绝大多数都已经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劳动。并且其学生身份和劳动者身份不矛盾,只要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就应被认为具有劳动者身份。笔者认为应将兼职大学生纳入与劳动法所保护的范畴中,通过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及工作时长,期限等内容,调节兼职与学业的平衡。
(二)建立高校统一兼职平台
高校应重视学生在校内外兼职的问题,并建立高校统一兼职平台,帮助学生选择优质合法的用人单位,减少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受到侵害的风险。并通过兼职平台及时有效的处理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的法律纠纷,向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国外类似平台建设已经十分完善。例如在英国,学生会具有保障学生劳动权益的职能,在出现劳动纠纷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与雇主谈判协商,还能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或者提出处理建议。这种解决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维权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普法教育,将劳动法相关课程纳入必修课程
高校应多开展维权类活动,培养学生维权意识,例如开展知识竞赛和专题讲座等,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亦可在大学校园里设立专门的社团组织,帮助兼职大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助。或者将劳动法相关课程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纳入通识必修课程,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危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会青.大学生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的探究.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学位研究论文.
[2]陈福萍.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西南政法大学. 硕士学位研究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为延边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D
CXCY2019033 取得的专利、成果等,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