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
摘 要:中国的道教文化底蕴深厚,其人生哲学的丰富内涵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诸多汉语言的作品中,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无不体现着深刻的道家思想。引导人们以正确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挫折,本文以余华笔下《活着》这部作品为切入点,深刻地去剖析该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道家文化和思想,对人们应该具备的生活态度进行思辨。
关键词:《活着》;道家文化
余华的《活着》将触角探伸到一个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历史氛围,将全部的不幸集中浓缩于主人公福贵一家身上,把对人生的痛苦加以延伸与夸张,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既真实可信又辛酸冷酷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活着》这本生命字典里,我们看到了“败落”、“离别”、“疾病”、“痛苦”、“死亡”,同时也看到了“接受”、“珍惜”、“改变”、“忍耐”、“活着”。
一、道家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在诸多的道家思想之中,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最具代表性,不仅是因为该思想有着劝人向善,不图名利的儒家思想,更是因为该思想和我国几千年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无论是在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还是普通的信教众徒中,少私心,克制欲望,知足常乐,都是道家的代表性思想。道家思想认为,人在发展过程中,欲望是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人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容易导致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容易背负过多压力。
(三)知和处下,以柔克刚
虚怀若谷,上善若水的思想在中华历史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被不断地升华,时至今日,中华民族谦虚和谐的传统美德不仅影响着我们,也在改变着世界。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只有知何处下,才能够更好地与人和平相处,也才能够维持国家安定。只有以柔克刚,才能够具备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大气度,也才能够具备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能力。
(四)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关于这一核心思想的理解,更多的应该是在领悟道家思想的真谛之后而进行。此处的无为,并不是无所欲为,更多是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顺其自然,也是指人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二、道家人生哲学在《活着》中的体现
(一)“返本复初”的人生旅途
在老子的诸多思想中,对于道的归纳和概括最为重要,例如,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老子认为,万事万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循和恪守这个道理,尤其是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这个基本的思想。在这方面,小说《活着》在很多场景描写和故事刻画中,也都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基本的思想。
例如,在余华对富贵一生给出的总结性语言中,有一段话是如此描写,“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二)以“人道”观“天道”的独特视角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作者余华非常注重和在意个体和生命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通过人道写天道也就成为其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在实际作品中,作者把富贵定义为世间万物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在弱化其社会性质的同时,映衬出的是余华本人对生命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对苦难命运的宽容和忍耐。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中所刻画出的“人道”是效法“天道”的本质,才提升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也使得很多其他作品难以发到如此高的文学境界。
《活着》这部作品之所以有很强的文化内涵,更多是因为它在处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方面,脱离了传统模式下从人和人的关系处理来进行分析。而是在具体的情节描写过程中,从天和人的相应关系来切入问题和分析问题,是以一种透过“人道”讲“天道”的基本模式来进行人物刻画和情节渲染的。
三、《活着》的道家存在
(一)苦难的消解:忍耐—无为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作者余华对于苦难的消解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在富贵家道中落,遇到各种生活困境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更是将主人公在活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忍耐和无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例如,在母亲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了,福贵带着家珍从娘家带来的仅有的两个银元去找郎中给母亲看病,却因与一个家丁的纠缠被国民党抓了当壮丁,他是带着遗憾和牵挂离开的。
(二)生命的消逝:生死—宿命
在道家思想中,生命的轮回是一种自然规律,生死是宿命,在曲折多变的人生尽头当主人公富贵理解了生命生生死死轮回的自然规律后,生命的消逝就成为一种宿命。在该部作品中,富贵经历着人生巨大的改变,生命中与之关系紧密的亲人离开,这些都不断改变他的人生观,活着的本质也更好地体现出来。
(三)活着的逍遥:活着—逍遥
富贵曲折的生命经历也是当前社会很多人生活本质的缩影,有些人认为活着的本质就是去享受生活,富贵年轻时的逍遥快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体现。
四、结语
在我国的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思辨和生命的本质的思考是非常全面和深刻的。尤其是在《活著》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身边至亲的不断离去都在改变着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生命后期,主人公对于道家文化中的生命内涵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在此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 作家出版社. 2010.
[2]杨婷.活着的道家思想初探. 安徽文学. 2009.
[3]刘颖.余华小说中的道家人生哲学.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