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20-05-13 14:34孟书霞
教师·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综合素质中职

孟书霞

摘 要:电工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下,聚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在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中职传统电工基础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岗位和社会对电工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全面推进中职学生电工基础能力建设逐渐成为中职院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普遍共识。文章简单介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综合素质,并重点探讨、分析如何优化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电工基础是培养中职电气类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兼具抽象性以及实验性特征,中职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时往往会产生枯燥乏味心理。此外,由于实验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情况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为了顺应未来社会对电气类人才的用人需求,全面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必须对当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应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一)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应该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电工基础是开展实践工作的基础,因此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目标,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科学规划电子类产品生产工艺各个环节、准确绘制照明用电电路图以及正确进行电力供电系统的相关操作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体现的是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例如,在电工作业技术以及安全防护专题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进行较为便捷的电子安装工作,熟练应用触电现场诊断方法,并且还应具备在电气火场展开自救以及抢救的意识和能力。

(三)思维能力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以及想象思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水平。以直流电路的教学为例,教师应从电流、电压等基础概念入手,逐步引入内外电路电压降,为后续推导欧姆定律并实现定理的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阶梯式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以及分析能力。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生自我发展以及企业用人需求共同决定的。所以,教师应丰富悬念设置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享,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身边的事务,并建立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习惯。

(五)自学能力

受信息技术的驱动,学习内容也会出现诸多变化,对个体而言,只有不断保持学习状态,才能紧跟时代变化趋势。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学习场景,使其能够高度匹配相关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类比教学、谈论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的环境中加深对电工基础学习的认识,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

中职学生往往学习能力较差,这是生源质量直接决定的。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相应的教学创新工作,基于中职学情以及学生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工作。

(一)以兴趣为导向,培育中职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点

在构建中职教学活力课堂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兴趣的导向性作用,基于兴趣,及时鼓励并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力课堂的各个环节。电工基础同时具有实验性和理论性特征,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主要是因为其无法准确认识该课程的应用价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师应挖掘“电工基础”学习兴趣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课程的奥妙,并能自主地参与课堂的沟通与交流。以“自感现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告知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细节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现象,让学生对实验满怀好奇心;同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灯泡会在开关动作前后亮起和熄灭,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借助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二)基于学情运用多种新课导入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对课程目标以及任务进行梳理和明确,让学生对学习框架形成初步认识。同时,教学还应基于学情,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新课导入策略,逐步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思考。第一,利用推导导入法。该方法的逻辑在于借助已掌握知识点来推导出新课知识或者内容。以单相交流电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对电阻、纯电感以及纯电容电路已经形成一定认知,因此引出R-L串联电路、R-C串联电路以及R-L-C串联电路性质时,可从纯电阻以及纯电容电路性质出发,由浅入深,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第二,利用提问引入法。对部分新加入的概念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答案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初步掌握了电阻串联以及混联电路解题方法时,可逐步展开对基尔霍夫定律的学习,由于教师增加了一个电源,使得电路问题更加复杂,学生沿用以往解题策略并不能快速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可导入复杂的电路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方法。有意设疑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思考深度,为其学习高阶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注重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同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学习的专注度不佳。在理论学习中加入实践元素和实践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实践教学的比重,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以楞次定理的教学为例,该内容较为抽象,同时也是重点内容。多数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组织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探究,教师可提前对实验内容进行明确提示,如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及由磁铁改铁棒时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何才能进行有效观察和实验,能够最大程度培育学生的严谨以及自主思考品质,为其后续学习更高阶的内容奠定基础。以“电路三种状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按照操作规范自行连接电脑,并观察在不同状态下的电压以及电流情况,最后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汇总,输出实验报告。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养成了通过实验深化理论学习的习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当前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这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知识,通过实驗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同时,实验教学还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结合教材的实验要求,可让学生先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归纳其中的现象,记录在实验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随后在课堂教学中向教师提出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盲点,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和参与课堂教学。

(四)培养程序化的解题思维,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这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以支路电流法的教学为例,该内容是学生学习高阶复杂电路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由于现有教材涉及该内容的解题方法较为简单,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对解题过程进行细化和拆分,让学生从支路电流法教学中掌握正确的解题逻辑。具体而言,可采取六步法对该部分内容实施教学。第一步,对电路进行分析,明确支路、节点、网孔回路的个数,并标注上述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此外还需对网孔回路绕向以及节点字母进行确定。第二步,基于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确定节点电流方程,∑I=0,流入节点和流出节点分别取正号和负号。第三步,结合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确定网孔回路电压方程,可以IR=∑E的形式呈现,在等式左侧和右侧分别标注电压IR以及电源电动势。随后,结合电流方向、电动势方向以及网孔回路绕向确定IR以及E的正负号,即方向一致则为正;方向不一致则为负。第四步,根据上述步骤的结论确定方程,建立方程组。第五步,将数据代入方程组中,计算得出结果。第六步,对各支路的电流实际方向进行判断,即当I大于0时,说明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吻合;当I小于0时,说明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由此可见,六步法解题策略步骤清晰、逻辑明确,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并结合电工基础课程安排,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其开展教学工作的着力点,以此来带动学生职业能力、关键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提升和转变。具体而言,教师以兴趣为导向,培育中职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点;基于学情运用多种新课导入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重實践,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其程序化的解题思维,增强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推动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桂敏.新课程理念下电工基础课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40.

[2]安咏雪.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刍探[J].成才之路,2019(24):51.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综合素质中职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