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路径

2020-05-13 14:34陈瑞莲赖泽源
教师·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新形势

陈瑞莲 赖泽源

摘 要:新形势的背景下,党员教育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对高校学生党员而言,经常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近年来,高校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教育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此种现象,文章分析了相关的教育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工作建议,旨在为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效果提供准确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

近年来,高校中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每个高校的党组织均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强化了管理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相关的教育效果。鉴于此,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总结丰富经验,创建完善的交流学习机制,并强化整体的教育基础,有效改变工作现状,以此提升整体的教育工作效果。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问题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还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重视发展忽视教育

高校在日常的教育领域中,经常会有重视发展而忽视教育的问题,即一味强调控制学生党员的比率,而忽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党员教育方面具有集中性,重点强调在入党之前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学习,大学生入党后进入党组织内部,日常教育的实践却很少,受教育的机会也会随之降低。甚至在一批预备党员入党之后,高校把教育工作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批的预备党员中,难以实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目的,甚至会出现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缺失的現象。

(二)缺乏理论知识的教育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党员虽然在形式上已经进入党组织内部,但是其党性修养与党员的个人意识较差,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大学生入党之后,应要求他们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自身的实践操作中,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入党之后,未能制订完善的理论教育方案,相关的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单纯地体现在阅读文件与文章等层面。学生党员在读懂文章与文件之后,就结束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系统化地学习其他的理论知识,不能更好地参与知识的探讨与分析活动中。与此同时,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方面所选择的内容十分落后,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内容。

(三)组织生活缺乏创新

近年来,高校的党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创新性的问题,很难为学生党员提供良好的组织生活环境,尤其在组织生活会议方面,学生党员相互之间的批评深度较低,自我批评的深度不足。有些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虽然已经发现了周围的不良现象,但是没有勇气及时地指出,害怕对同学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也担心自己在评优期间的同学“选票”方面落后于人。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党员方面,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效果较低,并未将相关的组织生活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会导致组织生活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对整体的党员经常性教育会产生不利影响。[1]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文化思潮的侵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文化在此交流、交融、交锋,西方社会从未放弃和停止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而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发展历史缺乏深入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自身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素质不过硬,在西方多元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冲击下容易迷失方向。

为了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制定完善的经常性教育机制

为有效开展相关的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应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第一,应该创建出完善的保障机制。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应该具有时间方面、经费方面、机构方面的保障。高校应该确保每一名学生党员,均有着充足的受教育时间,并且为其提供学习的经费,创建出较为独立的教育指导工作机构,为学生党员提供良好的经常性教育服务,合理地开展监督检查活动,确保经常性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实施。[2]

第二,应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为促使相关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合理落实与良好实施,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确保在日常管理中有章可循,同时改变教育工作形式与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育工作的水平。

第三,应该创建实践操作机制。高校开展相关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整合,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到社会、科技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锻炼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四,应该创建较为完善的工作评价机制。高校应该经常对学生党员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其学习效果和实践操作效果,一旦发现不足,立即采用合理措施解决问题,以此不断地完善相关经常性教育机制与模式,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3]

(二)夯实经常性教育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开始快速发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为有效提升经常性教育的工作效果,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制订完善的部署计划,并编制长效的工作方案,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党员的良好品格、科研素养、遵循纪律的精神等,将每一名学生党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弥补其不足。在此期间,高校在开展经常性教育的工作中,必须尊重每一名学生党员个性发展的要求,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采用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党员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首先,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组织学习制度,以高校内的党委为领导,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到经常性的学习活动中。相关的教育小组,应明确教育工作的中心目标与方向,将党内的新理论与新讲话融入其中,领导人员和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之后,共同筛选相关的教育内容。

其次,应重点强调教育活动的管理,在经常性的教育工作中,设置主题教育活动项目,杜绝出现教育形式化的问题。[4]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开展专题讲座活动、社会的实践操作活动等,强化锻炼的力度,使学生党员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

再次,应重点强调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紧随着党中央的新指示还有新讲话,让学生党员合理地学习相应的新思想,并且严格要求学生党员,建设作风一流的党员队伍。

最后,为有效开展相关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应该编制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强化党内的组织纪律与建设工作,并且编制较为完善的经常性教育计划方案,按照党委的各项指示内容,将经常性的教育工作落到实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经常性教育的工作水平,改善目前的状况。[5]

(三)教育方式与措施的创新

为有效开展相关的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应重点对教育方式和措施进行创新改革,有效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首先,应对学习的措施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整体的学习水平;应重视相关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保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到经常性的学习活动中,还需重视学习内容的合理选择,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确保所设置的学习内容符合要求。[6]其次,应该对学生党员具体的学习方式进行整改,将具有灵活性的学习措施融入其中,推广集中性学习活动、党课学习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党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再次,应重点强调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丰富性,转变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带领学生党员到课堂外感受大自然,形成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怀,也可以带领学生党员到党中央学习,以此丰富其阅历。高校在相关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中,还需重点打造出优质的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定期开展相关队伍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一方面,应该选择政治素养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党员,带领学生党员学习各种知识;另一方面,还需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管理活动。[7]

三、结语

高校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能确保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效果,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经常性教育工作中,应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组织相关的经常性教育活动,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培育出国家需要的学生党员队伍,以此提升整体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定武,贾天昱.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数码世界,2019,22(6):173.

[2]马江伟,徐双立.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8):4.

[3]高 黎.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路径研究[J].青春岁月,2019,36(1):70.

[4]汤明旭,林 静.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新路径探索与思考[J].山西青年,2018,11(15):84-85.

[5]林立宏.“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学习教育模式初探——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7):165-166.

[6]关 欣,尚洪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J].报刊荟萃(下旬刊),2018(6):49.

[7]王 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25-2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员新形势
“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影响力路径探析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及其影响力的研究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管理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