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与投资趋势

2020-05-13 14:33赛迪顾问
新能源汽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制氢氢能燃料电池

赛迪顾问

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等领域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更加积极的低碳经济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氢能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之一,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氢能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路线图,探索产业化发展的途径,从基础科学研究、产品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联盟等各个方面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推动。

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能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之一,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纲要中均提及要大力发展。

国家政策主要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自2009年开始出台政策针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补贴,2015年开始对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的补贴逐步退坡,但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成本较高,国家对其扶持力度基本维持不变。

同时,政策逐步向制氢、储氢、运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过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发展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2019年,广东、山西等10个省(区、市)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苏州、佛山、嘉兴等超过17个省(区、市)22个城市出台了本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从产值规划、加氢站建设、推广示范车辆数量、企业扶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通过人才、资金、示范运营等多举措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布局。

目前,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整体仍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大部分上市企业只是将该领域作为新探索方向扩展延伸。从全产业链来看,整车环节的行业规模最大,2019年燃料电池全年产量为1682辆,产业规模达到39亿元,其中燃料电池客车产业规模近27亿元,占比约64%。从各领域研发占比看,电堆系统和储运环节由于国内技术成熟度较低,相比国外技术较为落后,故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最高,而运营及制氢环节研发投入较低。从总体分布来看,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是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数量最多的聚集区。

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功率FCV,即动力能量主要是来源于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的容量通常较小,仅做电能回收或其他用处;另一类为插电式FCV,这类FCV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是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共同为电机供电,也可是两者单独为电机功能,锂电池的容量一般会大于10KWh。受技术限制,目前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主要以插混式FCV居多,应用领域以商用车为主。

从燃料电池市场结构看,目前国内以石墨双极板燃料电池居多,金属双极板仅有少量应用。从下游应用领域看,石墨双极板燃料电池在价格、寿命等方面优势更明显,更适用于专用车和客车等商用车领域;金属双极板单位体积功率较高,单个电堆可做到100kW以上,更适用于乘用车领域。

从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产业规模分布来看,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较为明显,上海重塑、亿华通、清能股份、国鸿重塑、新源动力前五家的企业装机量占比达到79%,因此带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大连氢燃料电池产业规模位列全国前五。

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受宏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与升级、产品应用普及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未来三年行业整体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到2022年行业規模接近500亿元,未来三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仍是氢燃料电池应用最重要的领域,受整车增长及单车燃料电池功率提升带动,预计202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将超过230MW,2022年燃料电池出货量达到600MW,复合增长率超60%。

猜你喜欢
制氢氢能燃料电池
孝义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
氢能“竞速”
氢未来
QDQ2-1A型全自动水电解制氢设备和QDQ2-1型水电解制氢设备对比分析
定位“零碳载体” 政府牵头发展氢能
“氢能热”下的“冷思考”:谨防化石能源制氢形成的高碳锁定效应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全球最大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整体并网
汽车制造商助推燃料电池“加速”
氢能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