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内涵研究综述

2020-05-13 14:06李巧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意识形态综述

本文為宁夏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宁夏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项目《“中国智慧”话语体系内涵探析》(项目号:GIP2019049) 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文章从学科视角、褒、贬义性质和不同类型划分等方面梳理了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研究成果;阐释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内涵,认为意识形态是进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对意识形态的认识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如若把意识形态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意识形态容易被泛化,如若把意识形态涉及到具体的某个方面,意识形态容易被简单化。所以有必要先明确意识形态的本质。

【关键词】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内涵;综述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传播中国声音,确立中国话语,构建符合中国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成为一项新的历史使命。在这项新的历史使命下,众多学者都在研究意识形态相关问题,如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等相关话题。

一、意识形态的本质

众多学者通过多角度研究意识形态的概念,本文在归纳意识形态概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本质。

1、从学科的角度上分析意识形态

法国人特拉西最早在《意识形态的要素》中提出了意识形态,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学”,“观念学”是一种研究人们观念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并用哲学的方式论证“观念学”。在特拉西这里,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思想观念反映。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概念,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某个时期或某个历史阶段的阶级意识,因此意识形态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特征,当然意识形态还具有公共性、独立性、总体性、掩蔽性。还有学者把意识形态视为哲学的范畴。林国标则将“哲学直接等同于意识形态”。[1]宋惠昌认为,意识形态首先是社会哲学中的基本范畴,其次是一种思想体系、上层建筑。林国标把意识形态等同于哲学,宋惠昌把意识形态纳入哲学的范畴中,总之他们把意识形态和哲学紧密联系了一起,意识形态的表达需要哲学的论证方式。

还有学者把意识形态归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加入了政治意味。意识形态政治化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特点,意识形态工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党的意识形态而言,其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其内涵指向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只是在实践运作中,存在外延的边界确定和划分问题。”[2]中国共产党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充分反映出来了意识形态的表达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一定阶级追求一种政治利益的需要,抓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强化政治。不难理解学者在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时候,自然而然把意识形态和政治学挂钩。还有学者从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上研究意识形态。无论从“观念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还是其他学科上分析意识形态,其实质上把意识形态确定为某一个具体的学科。

2、从褒、贬义性质上分析意识形态

在对意识形态概念研究中,把意识形态从褒、贬义性质上进行归类。持有这样研究视角的学者主要在西方。在《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3]以褒义的词性看待意识形态时,它既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又有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它还是一种完成特定目标上的源泉和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经济制度变迁中意识形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诺斯看来,意识形态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还有学者把意识形态赋予负面的、批判的或贬义的色彩。如美国学者阿瑟施莱辛格认为“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组系统的僵硬的教条和信条,人们根据这些教条和信条试图了解世界,并试图保存或改变整个世界。”[4]这种观点说明了意识形态紧固了人们的思想,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学者,他们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掩蔽性”,意识形态往往隐藏或扭曲了事实真相,阻碍了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探索,这种观点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不符合。

还有一种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的中性观点,也就是直接描述意识形态是什么。很多学者把意识形态称为各种形式的、各种形态的集合、体系、价值观。如:意识形态是各种学科、思想的集合;意识形态是信仰体系、价值体系、理论体系、综合体系;意识形态是人们各种价值观念。这种描述式的分析意识形态,使得意识形态有了各种含义。我国学者俞吾金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研究最有代表性。他就是以描述式的方式从意识形态形成的原因、表达的利益诉求、特征进行定义,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蔽现实的联系。”[5]

3、从不同类型划分上分析意识形态

从不同类型划分上分析意识形态,这种研究视角是把意识形态按照性质、形式、等级进行分类。把意识形态具体化,目的是更好的研究每一类意识形态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按照社会性质划分、按照地位划分、按照主体形式划分、按照地域划分,把意识形态分为各种类别。当然还有一种新的划分形式,把意识形态分为传统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无论哪种意识形态,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综上,意识形态的定义很多、意识形态的形式也很多,无论如何给意识形态下定义,会把意识形态复杂化或者把意识形态简单化。所以必须抓住意识形态的本质,“本质”反映了事物最根本的特性,认识事物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意识形态表象是多方面的,是变化的,但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不变的。首先,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的主体意志。其次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由各种思想观念形成,反映了社会和个人的意志。再次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往往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加强人们在政治和思想上的一致性。最后,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载体,语言是意识形态最好的载体。

二、意識形态话语体系的内涵

意识形态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话语体系同样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意识形态的传达需要语言的交流,语言的交流需要系统化的、科学化的、共同化的话语体系。

1、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界定

十八大以来,话语体系的建设是加强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中国事情、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需要打造国内外触类旁通的话语新概念、话语新范畴、话语新表述。

(1)话语。话语的概念可以从语言学角度解释,从话语的表意上看话语是通过语言组成的,确切的说话语是由语素符号组成的,话语的主要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话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很多学者不但从表意上研究话语,而且还从话语的实践概念上研究话语,话语其实是“一个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践概念”。[6]话语作为交流表达的文本,具有一系列符号特征、具有强制性、直线性等特征。但从话语实践概念上说的话,话语是为人类实践服务的,话语不仅代表个人意志,更代表一个国家的意志,因此话语背后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2)话语体系。关于话语体系的研究,学者大多数从学科背景上构建话语体系,比如构建法学话语体系、政治学话语体系等等。构建特定学科话语体系需要一系列学科理论知识,所以有学者把学科理论知识和话语体系联系了起来。这种观点反映了话语体系的支撑点是各种学科思想理论知识,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知识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表达内容,但话语体系不仅是思想理论知识的外在表达,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话语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的语言,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载体、话语目的等,话语体系除了有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外,还有它的形成过程和来源。特定话语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在同一个话语中解决语言交流障碍,话语体系来源于文化,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话语体系基调。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然会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当然也要反映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那么什么是话语体系?话语体系与话语有什么联系?实际上话语体系由话语一系列要素构成的,话语体系具有话语的特征,但是有别于话语。话语体系具有阶级性、历史传承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征,话语体系形成于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文化是话语体系的土壤,话语体系本质是反映了国家的立场。话语体系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特定领域内的具备思想理论知识表达的语言系统。在话语体系中话语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思想理论话语体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添加时代新词句,话语体系反映了时代赋予的政治立场。

2、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具有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语言,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同理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话语体系,统治者想要在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长久稳定的领导权,就需要形成系统的话语体系。首先,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话语体系的一种类型,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关注的领域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表达的形式是一系列话语体系,因此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识形态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其次,意识形态包含话语体系,话语体系包含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意识形态不一定是话语体系。当然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可以分开存在,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当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整体概念。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概念非常复杂,学界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概念研究也少。陈锡喜认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在社会利益分化乃至产生矛盾冲突的社会中,某一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需要,必然将其价值立场和价值观点贯穿于本利益集团的话语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定的政治和制度保障,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渗透和灌输,以期教化民众”。[7]在陈锡喜的观点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双方产生了矛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自己的立场贯穿在话语体系中。陈锡喜的观点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内涵。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反映的是人的主体意志,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达了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观点,具有阶级性,历史继承性。所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统治阶级在内为了强化自身统治地位,在外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而构建某个范围内或者某个领域内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一整套具有学理支撑的话语理论。意识形态是话语体系的灵魂,如果话语体系没有这个灵魂的话,话语体系就没有活力,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话语只要形成一种理论或者知识体系,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魅力,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是开放的,必须是系统的、必须是稳定的、这样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才有说服力,才有感染力,才有生命力。

【注 释】

[1] 林国标.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27.

[2] 潘维.核武时代的意识形态[J].天涯,2008(3).

[3]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01-102.

[4] 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96.

[5]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1.

[6] 刘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 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5.

【作者简介】

李巧梅(1995—)女,汉族,宁夏吴忠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意识形态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