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秋 殷柯欣 王大亮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学生培养环节,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教师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应用能力培养;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8-0133-02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从设立到现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规模上已经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然而,在我国现今的高职教育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例如: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积极主动、学习自制能力差等。与此同时,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不清晰、课程设计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多,实际操作少,创新教育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等问题同样也制约了高职院校整体水平的发展。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能使学生最快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1 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学生对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的最主要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为全面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按照“创新择优、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构建了“三层递进、四化合一”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三层递进”的能力培养方式以及教学过程职业化、企业参与全程化、工程实践岗位化、人才培养立体化的“四化合一”的教学实施过程。这样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探索了一条解决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高职人才培养新途径。学院根据“三层递进”的能力培养方式以及“四化合一”的教学实施过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五大类(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概括如表1所示):基础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项目实践课程。这些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贴近专业、符合学生兴趣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实用、实效”为中心,以提升学生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将“双实”与“双创”有机结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与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合理地课程设置不仅激发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也将为他们的就业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现状概述
2.1 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
由于在高中时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有效学习方法,这样的情况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并没有得有效地改善,因此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往往很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直接制约着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问题。
2.2 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批判性思维欠缺。学习中”以教材为根本””唯老师是从”,知识面较为狭窄,对知识和问题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体会,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顾着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也滞后不前。
3 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探究
3.1 以学生维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一件意义重大且会受益终身的事,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理論知识指导和心理健康帮扶,改变他们对学习的固有看法和态度,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作用”“学什么”“如何学”等关键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迫学习”过渡到“我要学习”的状态。
3.2 以学校维度,优化课内外教学效果
在高职院校课堂教育中要努力做到优化课堂教育,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有序的学习氛围。高职教师也应改变落后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上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里遨游,课后引导学生去巩固和运用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学科、学术竞赛以及创新创业比赛,使学生在活动与竞赛中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和获得感。
3.3 以社会维度,提供更多多元化、多渠道的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最为根本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品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习任务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实习来达到对自身社会层面相关知识能力的学习与培养。高职院校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学生实习实训任务让学生在期末实训和社会实习工作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知识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技能实训基地,并且也应积极开展也相关对口企业的联合培养工作,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3.4 人性化考核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针对计算机软件的专业课授课特点,在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方面,我院目前采取过程化考试模式,即课堂练习随机检测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规定16学时进行一次过程化考试,比如java程序设计课程64学时,可以选择过程化考试四次。为了规避学生提前背题以及考试作弊,过程化测试采取现场随机抽题、考试过程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考试。这样的考试模式更能真实考核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结束语
高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需要更多专业高职教育一线的教师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时期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对各大高职院校来说也是时代发展的契机,高职院校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新开,朱敏,李春燕,等.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库互馈教学体系应用实践[J].智库时代,2020(1):216-217,235.
[2]巨少青.现代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应用——思维导图例谈[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224-225.
[3]陈纪铭,刘君,陈利平,等.基于智慧型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9(9):52-53.
[4]刘艳秋,殷柯欣,王大亮.新工科背景下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0(29).
【通联编辑:代影】
收稿日期:2020-02-23
作者简介:刘艳秋(198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