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林
有些考生写作文,是边想边写,这样容易造成思路中断或中途易辙,作文评分也因此受到影响。
“家贫不办素食,匆冗不暇草书。”越是时间紧张,越不能草率盲目,而应缜密思考,认真操作——借助思维导图,挥就高分作文。
作文思维导图,主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文的逻辑思路,即段落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递进;二是主体段落的关键内容,即筋骨句、关键材料。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考场作文思维导图的制作。
1.并列式思维导图
并列式思维导图,适合主体段落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设计分论点(筋骨句)论述中心论点的作文。主体段落之间互不包容、交叉,呈现并列的逻辑关系。这种写法层次清晰、思路开阔,比较容易操作。
考生根据试题要求,确立了“薪火中国梦,激昂家国情”的中心论点,采用并列式逻辑思路,围绕“怎么办”,确立三个筋骨句,采用相似联想,调动六个关键素材,依此行文思想通畅、内容充实。
借助并列式思维导图作文,要注意:
(1)紧密围绕中心论点思考,可從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任选一个方面,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
(2)筋骨句(分论点)之间,不可有交叉、包容的关系,句式要保持一致,以显结构整齐、严谨;
(3) 关键材料,在内涵与中心论点一致的前提下,追求典型、新颖,如这里引入的武汉前线84岁高龄的抗疫功臣钟南山,就典型而新颖。
2.对比式思维导图
对比式思维导图,适合议论文主体部分采用正反对比逻辑思路的作文。
对比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设置两个具有对比关系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二是在一层论述结束后,用转折连词“但”“但是”等引入与前文相反、相对的内容进行对比论述。
从对比的方向上看,又有两种方式:一是横式对比,即将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发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二是纵式对比,即将同一事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比,着重揭示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以求突出其特征。
考生根据试题要求,拟定“将军立马, 遮面琵琶”这个标题,形象地昭示全文中心——欣赏中国雄浑豪放、柔婉细腻两种不同风格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段落内容的对比关系。据此,考生设立“欣赏中国,欣赏她最广阔的苍漠”“欣赏中国,欣赏她最细致的温柔”两个含有对比关系的分论点,分别以敦煌、长城,李清照、林黛玉为例来分析论述,在鲜明的对比中,让读者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借助对比式思维导图作文,要注意:
(1)围绕中心论点确定对比点,并选择对比材料;
(2)对比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
(3)对比分析,要围绕对比点进行,揭示对象鲜明的个性。
3.递进式思维导图
递进式思维导图,适合围绕某事件、现象、观点,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步步深入论述事理的作文。逻辑思路表现出纵向开掘的特点,行文过程表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操作时有三种写作形式。
(1)沿“引材料—议本质—联现实—结全文”的思路,将论证推向深入。
行文分四步进行:引,在开头部分用简明的语言,从提出观点的角度概括引入材料;议,抓住材料本质,从材料的性质、事件的意义(危害、原因)等角度对材料进行深入的评析;联,联系现实新闻、历史故事等相同或相反的材料,拓展并深化文章内容;结,总结全文,或强化观点,或提出要求等。
(2)沿“摆现象—析危害(或意义)—挖根源—提建议”的思路,将论证推向深入。
行文分四步进行:摆,用简明的语言,摆出试题材料提出的社会现象,出示评析对象;析,对摆出的材料进行分析,分析危害(或意义);挖,挖掘某种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等。
(3)沿“引材料—析意义(或危害)—提建议—结全篇”的思路,将论证推向深入。
行文分四步进行:引,即引述材料,明确评价的对象,也可借此提出观点;析,对引入的材料进行评析,指出其意义(或危害);提,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提出自己的建议;结,照应开头,总结全篇。
作者的思维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引入“吃野味”,分析其危害,提出彻底瓦解民众“吃野味”心理的建议,提倡拒绝“吃野味”。逐层深入,有条不紊。
借助递进式思维导图作文,要注意:
(1)本论部分段落之间体现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的关系;
(2)如果设置分论点,其间要体现出逐层递进的关系,逻辑思维要严密;
(3)紧扣现象、问题写作,不要节外生枝,以免影响文章的深刻性。
借助思维导图写作,简便实用,虽然在构思方面多用一些时间,但是它能彻底避免思路中断、中途易辙,从而一气呵成,挥洒成文。当然,考前同学必须针对这三种思维导图形式进行适当的训练,以求驾轻就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