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磊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地下工程建设也在突飞猛进,致使地下结构事故时有发生。因对已完工的地下结构保护经验不足,后期引发病害,对隧道结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结合某临海铁路隧道,区间隧道完成后,隧道局部发生升降变形,导致隧道结构发生受损情况。事故发生后,通过对隧道周边场地的施工情况调查、隧道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及水位变化诱发隧道管片沉降,探讨诱发隧道病害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后,整治后对隧道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某铁路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段为双洞单线布置,隧道管片内径7.7m,外径8.5m,管片厚40cm。双洞间按不大于500 米设置一处横通道。
横通道采用矿山法开挖,开挖尺寸:宽4.3m,高4.93m,长度约8.5m。
图1 横通道断面形式
区间左、右线均已施工完成,横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涌水现象,使周边水文地质发生变化,导致隧道区间左、右线管片受力沉降变形。
管片破损主要发生在横通道左、右线成型隧道两侧。存在缺陷:管片纵横向错台、渗漏水,管片破损、裂缝及环向及纵向连接螺栓不密贴现象。
横通道附近,错台位置分别有4 处和9 处,最大错台量分别为10cm 和12cm,部分存在渗漏水。
横通道附近,最大纵向裂缝分别为0.4mm 和0.3mm,存在其他环向及局部裂缝。
通过地质雷达检测分析管片后空洞情况,部分位置不同程度的检测到空洞、土层扰动、土层不密实、土层含水等情况。
对横通道附近左线、右线相关管片进行了椭圆度测量,部分管环椭圆度超过规范要求的±6‰。
根据现场实测断面的内轮廓变形情况,对照现场施工记录和裂缝开展位置,反演分析横通道上方注浆作用范围和压力,进而分析结构内力状态,推算管片外侧现状结构状态,并为管片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提供基础资料。
图2 实测内轮廓与设计内轮廓对比图
建立盾构隧道梁弹簧模型分析,推算注浆荷载位置,注浆压力取0.2~1.4MPa,采用三角形分布。根据现场实测,管片内侧裂缝为0.4 mm,叠加正常工况外荷载后,分析管片受力状态和管片背后裂缝宽度。
图3 注浆荷载位置
图4 梁弹簧模型
?
管片上注浆压力暂定为0.4MPa 时,管片内侧裂缝0.407mm,可推断该工况为管片现阶段状态该工况下,管片外侧未出现裂缝,最不利位置结构安全系数为3.07。
图5 标准工况
图6 附加0.2MPa 注浆压力工况
图7 附加0.4MPa 注浆压力工况
在0.4MPa 注浆荷载工况,隧道裂缝宽度与变形形态与实测数据基本相符,可作为现阶段状态分析依据,该状态管片内侧不利截面裂缝宽度0.407mm,结构安全系数为1.58,不满足规范要求,管片外侧未出现裂缝,结构最小安全系数为3.07,满足规范要求。主要考虑对管片内侧进行病害处理。
经过计算分析,并类比相关工程,得出椭圆度<25‰或单向变形率< 12.7‰时隧道结构整体变形处于弹性变形阶段,超过以上变形时,结构进入塑性变形。
1、椭圆度>20‰或单向变形率>12‰:接近塑性变形,拟对隧道进行结构加固。
2、椭圆度=12‰~20‰或单向变形率=9‰~12‰,且无明显纵向裂缝、其他较严重破损时:处于弹性受力阶段,考虑管片拼装质量的影响,采取弱加固。
3、椭圆度=6‰~12‰,盾构管片环整体性较完整。该病害地段洞身基本位于全~中风化混合花岗岩地层,未受外界扰动情况下的隧道结构基本稳定。可不加固。
一般情况下,错台与接缝张开过大的地段均有渗漏水,需对环、纵缝进行堵水处理。
管片错台大将影响管片之间的连接,大范围管片错台将导致结构整体刚度下降,需进行加固处理。
采取管片背后注改性聚氨酯的段落,必须施作临时内支撑。主要采取的措施,每环管片设置2 榀钢架,工22a,钢架中心距为0.6m,距离管片边0.5m。管片背后注浆前凿除仰拱填充,环形钢架封闭成环,确保注浆时结构安全。
图8 管片临时加固大样图
隧道管片缺陷部位考虑管片壁后可能出现空洞,根据检测报告对壁后空洞的环管片进行改性聚氨酯注浆。一方面作为管片壁后填充。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对渗漏水部位进行止水。在管片缺陷治理各项措施实施前先进行壁后注浆。
主要加固措施:
①管片环、纵缝内侧嵌缝补强。
②沿缝斜向钻注浆孔。
③注弹性环氧浆液。
④注浆压力≤0.2MPa。
1、主要加固措施:
①采用Q345 钢板,每环分6 块,居中设置,厚度0.3cm、环宽1.3mm;管片与钢板环间灌注刚性环氧浆液;
②纵向连接钢板厚度1cm,采用贴焊连接。
2、适用范围:
①椭圆度≥20‰,或竖向变形率≥12‰;
②裂缝≥0.2mm。
图9 钢板环加固图
1、主要加固措施:
①沿环缝设置直径20mm 半圆形PVC 管引排水;
②粘贴芳纶纤维布+涂布3mm 厚环氧树脂涂料;
③芳纶纤维布骑缝设置,缝两侧各0.5m。
2、适用范围:
①椭圆度12‰~20‰,或竖向变形率9‰~12‰;
②环间局部错台≥15mm,单处>2m,拱墙设置芳纶纤维布;
③环间局部错台≥15mm,单处≤2m。拱墙∑L>5m,拱墙设置芳纶纤维布。拱墙∑L≤5m,局部设置芳纶纤维布。
图10 芳纶纤维布加固图
运营期隧道纵向结构分析采用弹性地基梁模型,将隧道简化为梁单元,梁截面采用隧道断面形式,梁单元纵向长度取为400m,隧道运营期荷载包括隧道上部水土荷载、列车荷载、隧道结构自重。
图11 纵向计算模型
图12 纵向弯矩图
图13 剪力图
图14 变形图
由盾构隧道纵向计算结果可知,隧道纵向弯矩最大为122kN·m,最大剪力为368kN,列车运营产生隧道纵向受力较小,隧道结构纵向抗弯抗剪满足要求。列车运营产生隧道最大竖向沉降差为0.2mm,满足要求。
(1)左线隧道掘进期间,地面是淤泥处理场,采用搅拌桩加固进行软基处理,土层受到扰动,上下水力联系贯通,盾构掘进过程中不宜保持土压力,盾构姿态控制受到一定的影响,致使管片拼装出现错台;
(2)横通道采用旋喷桩加固,在加固完成后,横通道没有及时施工,因施工区域临近海边,地下水腐蚀性较强,又受潮汐影响,加固体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3)由于海边、潮汐、砺岩对加固效果认识不足,旋喷桩加固效果不理想。
(4)对强风化岩在遇水后易发生崩解泥化的认识欠缺。
(1)隧道病害出现后,立即针对隧道位移、横向、纵向收敛等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隧道位移及断面收敛的发展趋势。
(2)立即采取安全应急措施,如隧道内架设临时钢支撑加固、部分管片环底进行注浆加固等,控制隧道病害的继续发展。
(3)针对盾构隧道病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证,评估了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安全现状,为今后的隧道病害治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