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飞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1800)
饮酒是大众日常饮食中的一种习惯,但部分人群存在嗜酒情况,这也成为急性酒精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酒精中毒严重,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对症治疗控制为主,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部分研究报道中指出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醒脑静应用下,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将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醒脑静应用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选取医院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1 0 例(2 0 1 9 年7 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38.20±1.85)岁,饮酒量平均(430.20±20.95)m l,男性与女性比例4 2:1 3。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38.55±1.80)岁,饮酒量平均(430.85±20.90)ml,男性与女性比例43:12。所有患者入院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昏睡躁动、昏迷表现,无用药禁忌症情况,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同意知情。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基本相近,可做比较研究。
1.2.1 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做常规治疗,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洗标如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心电等,给予催吐、吸氧、补液措施,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酸碱平衡。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滴注,直至患者苏醒。同时,取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用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用药,静脉滴注维持治疗,用药直至患者苏醒。
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包括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等。同时,对患者清醒后不适症状发生率统计记录。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利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描述,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22.0软件实现,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s)
表1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住院时间(d)观察组551.20±0.20* 5.80±0.96* 1.20±0.30*对照组551.98±0.858.60±1.202.60±0.40组别n清醒时间(h)症状缓解时间(h)
对照组患者清醒后胃肠道不适、胸闷、头痛、恶心呕吐分别为3例、2例、2例、1例,发生率15.55%(8/55),观察组患者1 例胃肠道不适、1 例头痛,不适症状发生率3.64%(2/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急诊科临床常见疾病类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为重度酒精重度,以昏迷、共济失调、躁动为表现[2]。由于机体短时间内有大量乙醇摄入,致使肝脏无法快速代谢,乙醇蓄积过多,由血脑屏障穿过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损害呼吸系统甚至心脑血管[3]。由于乙醇过量刺激,逐渐被机体内部吸收,大脑皮层在乙醇刺激下进入兴奋阶段,该时期为酒精中毒的兴奋期,而在乙醇继续摄入后,小脑活动与皮下中枢受损,患者呼吸中枢功能、神经中枢功能受损,此时进入共济失调阶段,逐渐表现为昏迷状态。中毒症状发生后,许多内源物质如β内啡肽不断释放,可能抑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此时患者生命健康可能受到威胁,如表现为呼吸循环衰竭[4]。
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对症治疗、补液治疗等方式为主,如选择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该药物作为阿片样物质拮抗剂,用药后可对酒精中毒所致临床症状缓解,中枢神经系统所受β-内啡肽的影响因此削弱[5]。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症状严重,单一用药下可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所以考虑在治疗中联合醒脑静治疗。从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作用看,其中多种中药成分如栀子、冰片、麝香等,在清热止痛、醒脑开窍以及活血消肿方面均有明显效果。药物作用下,可使β-内啡肽水平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后,有助于脑细胞抗氧化作用提高,脑细胞活力改善,使患者快速清醒[6]。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症状发生率对照组15.55%与观察组3.64%(2/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用药下患者症状缓解理想,且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
综上,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急救治疗中,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可帮助患者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患者清醒后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