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佳,赵国平,秦庆发,王代荣,余贵斌
(桂林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桂林 541002)
创伤性踝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类型,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踝关节反复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切口暴露大、创伤大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缺陷,使得整体疗效欠佳。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关节镜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利用关节镜技术采用微创手术进行踝关节融合术能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且提高手术效果[2]。本研究采用踝关节微创融合术治疗,报道如下: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5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微创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我院2018.1-2020.1收治的,均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计算后发现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微创组给予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给予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选择前内、前外常规入路,关节镜置入关节腔,在关节镜视野下将关节表面附着的纤维瘢痕组织、滑膜与增生骨组织有层次的清除,清晰暴露关节结构后将电动刨骨刀置入踝关节,清理胫骨与距骨的关节软骨,将导针在内外踝斜交叉穿入距骨内,露出胫骨和足踝远端,去除软骨下1~2mm部位。在关节面能够良好咬合的情况下,以克氏针对颈距关节交叉贯穿并固定。利用套管将异体骨填充进踝关节融合部,填充完全后沿着克氏针加入2枚空心螺钉固定;缝合切口、包扎。
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体位与麻醉方式与微创组一致,对手术部位常规清洁消毒,以踝关节为中心沿腓骨前外侧行10cm纵行切口,根据病情情况可将切口向两侧延伸,在胫腓联合上方将腓骨截断,切开下胫腓韧带,用骨刀、磨钻将关节软骨切除。在踝关节外侧,以腓骨为“固定钢板”将螺钉分别钻入近端的胫骨和远端的距骨,必要时可以在内踝再拧入1-2颗螺钉。完成手术后将肌肉与皮肤逐层的缝合,术后常规引流,石膏固定。
术前、术后半年分别测定研究对象FMA(肢体运动功能)、BBS(平衡量表)评分,FMA评分[3]:主要对患者下肢功能进行评价,满分34分,分数越低下肢运动功能越差;反之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强。BBS评分[4]:主要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测评,满分56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全文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研究对象的各项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FMA、BBS评分对比(分)
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操作技术趋于成熟且治疗效果明显,但传统开放手术容易出现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因此切实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很重要。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关节镜在关节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减少骨性融合时间且医疗费用偏低,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逐渐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点与难点[5]。本文研究显示,术前研究对象的各项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镜下手术对解除患者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观察和处理踝关节病变,可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修正软骨剥脱后的台阶状软骨面,去除关节内炎性因子,具有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等特点,且镜下可对关节腔进行广泛清理,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患者预后更好。不仅如此,踝关节微创融合术还可节约入路和缝合时间,可完好保留骨轮廓,改善关节内功能紊乱。
综上所述,踝关节微创融合术术后远期足踝功能恢复明显,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