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玲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又叫做纤维肌瘤以及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而形成的,在这个其中就有作为一种支持的组织存在的很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1]。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有腹部包块、子宫出血和疼痛以及压迫症状、不孕以及流产、贫血等[2]。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育。其治疗的方式有随诊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聚焦超声治疗[3]。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我院对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了探究。
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0年9月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16例。对照组:年龄在21-41岁,平均年龄(31.0±6.50)岁;肌瘤直径在2-7厘米,平均直径(4.50±1.30)厘米;实验组:年龄在23-41岁,平均年龄(32.0±6.42)岁;肌瘤直径在3-9厘米,平均直径(6.00±1.50)厘米。
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②伴有腹痛、压迫以及阴道出血的症状;③患者子宫肌瘤直径小于15厘米;④经过2次B超检查确认为子宫肌瘤的。⑤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比较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具有一定精神疾病病史;③患者有一定的卵巢囊肿;④未取得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⑤患者存在相应的子宫腺肌症;⑥患者有一定的手术禁忌症;⑦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⑧患者在术前运用过了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过。此次探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所批准的,研究患者知情且是自愿参与。
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得患者能够保持仰卧的体位,在患者腹部的正中位置进行10厘米的手术切口,将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切开,将患者的盆腔暴露出来,在子宫的体部将6U垂体后叶素进行注入,确定患者子宫肌瘤的位置,然后把患者子宫浆的肌层进行切开,相应的将肌瘤对露出,然后进行缝合,利用0.9%的Nacl进行盆腔的灌洗处理,最后进行关腹操作[4]。在患者术后要进行抗感染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使得患者呈现仰卧的体位,在患者脐部下边缘10厘米的地方进行手术切口,建立气腹,将其压力设定为14mmHg,把腹腔镜放入到腹腔,在其左右下腹进行操作孔,通过腹腔镜清楚知道腹腔以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情况,在其子宫体部将6U垂体后叶素进行注入,将肿瘤切除,进行相应的电凝止血,有效清理创面,最后实施缝合的操作。术后也实施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的治疗。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越优,证明手术的效果较好。(2)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在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肠梗阻、盆腔粘连、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等。
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PSS l7.0软件检验,计量时采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s)
组别n手术时间(分钟)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小时) 下床活动时间(小时) 住院时间(天)对照组1656.4±12.174.5±17.346.5±7.4429.8±5.218.3±1.2实验组1642.2±11.238.4±11.416.7±6.308.80±2.355.5±1.5 x2--3.44506.969712.226914.69705.8305 P--0.00170.00000.00000.00000.0000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在临床的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在进行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一般要先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患者自身的意愿,从而选择比较适合于患者的治疗方案[5]。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容易引发比较大的创伤,患者康复的时间比较长,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相比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更加适用。我院通过对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比较显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对比中,腹腔镜手术治疗优于经腹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疾病的恢复时间较快。通过在治疗的过程中依据规范的治疗流程进行治疗,促使患者的疾病更好地恢复。
综上所述,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术后的并发症较少,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