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例儿童肝外伤诊疗体会

2020-05-13 02:41王浩名张明满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4期
关键词:体征外伤血肿

王浩名,乐 盈,张明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重庆 400014)

儿童肝脏损伤时常发生,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早期手术可以控制出血、减少死亡发生。但大部分肝脏损伤儿童通过非手术诊疗能获得治愈[1]。目前,肝脏损伤患儿是否行手术治疗缺乏客观标准。本文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儿童肝外伤203例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肝脏损伤治疗抉择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0 0 1 年1 月~2 0 2 0 年1 0 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肝外伤203例,其中男孩117例(57.6%),女孩86例(42.4%),受伤年龄1月~13岁,平均年龄5.8岁。伤后平均就诊时间12.5h(1.5~72.0h)。致伤原因:车祸伤112例(55.2%)、摔伤47例(23.2%)、高处坠落伤31例(15.2%)、重物打击伤13例(6.4%)。影像学检查发现合并伤139例(68.5%),其中脾挫伤63例(45.3%),肺挫伤28例(20.1%),消化道穿孔26例(18.7%),骨折25例(17.9%),肾挫伤22例(15.8%),颅脑损伤15例(7.4%),胰腺挫伤14例(10.1%),下腔静脉损伤3例(2.0%)。

1.2 临床表现

本组所有病例共同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青紫、淤斑,不同程度腹痛、腹胀等。其中37例患儿(18.2%)有剧烈腹痛,查体可触及明显的腹膜刺激征,39例(19.2%) 腹腔穿刺可抽出明显不凝血液,62例患儿(30.5%)出现明显失血休克征象,表现为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1.3 辅助检查

住院后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B)50~138g/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132~3619U/L,谷草转氨酶(AST)87~1325U/L,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患儿病情允许时,进行彩超、CT等辅助检查,以了解肝脏及其他脏器损伤情况。发现肝被膜下血肿61例(30.0%),45例(22.1%)有腹腔积血。

1.4 治疗方法

根据入院时血压、脉博、腹部体征、合并伤及腹腔穿刺、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决定初步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补液、输血,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应用止血药物如:蛇毒血凝酶,卡络磺钠等,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腹腔内继发细菌感染。儿童治疗依从性差,使用一定镇静药物,可以保证患儿安静卧床,避免引起腹内压及血压剧烈变化。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随时了解患儿腹部体征,随访血红蛋白变化、辅以彩超、CT等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检查,以明确伤情进展,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血肿及坏死组织清除、可吸收止血纱布裂伤口填塞止血、Prolene缝线褥式缝合止血,下腔静脉修补等,未行肝叶切除。合并伤中大部分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其中行脾切除4例,胸腔闭式引流9例,骨折切开复位8例,全部26例消化道穿孔均行手术治疗。

2 结 果

本组177例(87.2%)患儿入院时病情相对稳定行保守治疗,26例(12.8%)患儿接受手术。保守治疗组中有8例(3.9%)为保守治疗过程中因病情变化中转手术。另11例(5.4%)为入院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7例(3.4%)因伤情严重,于外院行手术止血后转入本院继续治疗。手术时间为入院后1~4天施行。本组病例中200例(98.5%)患儿获痊愈,其中3例患儿经历二次手术,其中2例为院外手术病人,在转入我院继续治疗过程中发现出现胆漏和肝脓肿,遂我院予再次手术,行创面及脓肿引流后痊愈。我院手术病例中1例在术后再次发生腹腔出血,腹腔引流量超过100ml/天,行二次手术止血后痊愈。另3例患儿治疗效果差,其中2例患儿死亡。1例为大货车碾压所致严重多发脏器损伤(肝脾破裂、肺挫伤、连枷胸、全身多处骨折等),入院时即有严重休克及心跳骤停表现。入院后虽经积极快速输液、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抗休克等治疗,终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为严重多发伤于外院手术止血,但并发MODS,转入我院后死亡。1例患儿为上腹部电视机砸伤致肝包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期间血肿破裂,虽经急诊手术止血,但因缺血时间过长遗留缺血缺氧性脑病,教训惨重。

3 讨 论

肝脏为儿童腹部外伤中常见的受损器官,车祸、高处坠落、重物打击等是儿童肝外伤的常见原因[2]。因为儿童的特殊性,查体不配合,儿童伤后症状体征大多不明显,加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自述受伤过程等原因,肝脏外伤容易被忽视,伤情被掩盖。但儿童有效循环血量少,储备差,应激反应能力也较成人弱,而肝外伤出血隐匿,如发现不及时,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且伤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较高[3-4]。本组病例中有62例(30.5%)有失血征象,27例(13.3%)有休克表现,39例(19.2%) 腹腔穿刺可抽出明显不凝血液,但仅27例(18.4%)查体可触及明显腹膜炎体征。据此,我们认为儿童外伤特别是腹部外伤后应警惕肝脏损伤,需密切关注患儿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病情允许时配合腹部彩超、CT甚至腹腔穿刺等检查手段[5],以明确肝脏损伤情况,适时选择及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肝脏损伤后大多数通过保守治疗能够获得治愈。虽然儿童肝脏损伤后持续出血容易发生休克等严重问题,但我们发现儿童肝脏挫裂伤后出血容易止血,保守治疗多数有效。本组病例中177例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行保守治疗,仅8例保守治疗失败而转手术治疗。169例保守治疗成功,经入院观察14~25天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病变缩小、肝功能恢复,出院随访,随访2~6月病变吸收消失,恢复健康。因此,我们体会儿童肝脏损伤,对生命体征尚稳定、出血量不多、出血速度不快的病例,应先经积极输液和输血等抗休克治疗,若患儿生命体征好转、逐渐恢复稳定可选择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不必积极手术止血。

但手术治疗仍是儿童肝脏损伤后的重要治疗措施。虽然绝大多患儿经严密的保守治疗后可以获得痊愈,但少数严重外伤仍需要及时行剖腹探查等手术手段,对于手术指征的外伤病人稍有延误即有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从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6]。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应激反应力较成人弱,耐受缺血的能力也较成人差,短时间内失血量>10ml/kg体重即可出现休克,如若不能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则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死亡;较长时间有效循环缺血还可引起脑灌注不足,5-10分钟即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若损伤位置持续活动性出血,通过输血、补液等方式补充维持血压,等待出血自行停止往往很难奏效,因为大量输血容易引起患儿凝血功能紊乱,不但出血难以停止,还会使手术治疗带来障碍。因此,我们认为儿童肝脏损伤后适时手术治疗很有必要,遵循损伤控制原则[7-9],准确掌握手术指针,及时、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死亡、避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们体会,下列情况之一可选择手术治疗:①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且穿刺抽出较多不凝血,②入院时休克经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③观察期间出血持续出血,出血速度>10ml/24h/kg,④合并消化道穿孔脏器,⑤合并腹腔大血管损伤,⑥CTA显示伤及肝动脉、门静脉,⑦贯穿性肝脏损伤、挫裂口达第一、第二和第三肝门或腔静脉。⑧肝包膜下血肿面积>50%肝表面,或肝实质损伤侵及肝包膜下>25%。⑨肝包膜下血肿观察期间持续面积增大。

儿童肝脏损伤症状隐匿、需要高度重视、仔细检查、及时发现。大多数肝脏损伤患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尚稳定、部分患儿虽然生命体征不稳定,但通过输血、输液等治疗后可恢复稳定可行保守治疗。部分患儿可出现保守治疗失败,应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指针的判断主要源于密切的临床观察、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和适时进行的包括血常规、B超、CTA和腹腔穿刺在内的辅助检查。有上述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以确保患儿安全。

猜你喜欢
体征外伤血肿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