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琴,封 红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气促、咳痰和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Ⅱ型呼吸衰竭是慢阻肺患者极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加重患者原有病情,增加患者病死风险,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发生机制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肺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常规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况,需给予通气治疗[1]。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价值,具体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5.29±8.14岁)和研究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5.48±8.3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本研究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无创呼吸机治疗,选取适宜面罩,将通气模式设定为S/T模式,通气频率12~16次/min,氧浓度控制在35~40%之间,吸气末正压设定为10~20cmH2O,呼气末正压设定为4~6cmH2O,可结合患者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治疗时间>16h/d。两组均治疗2周。
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数据作以分析。临床效果评价标准[2]: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呼吸、心率、血气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缓解,相关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x2检验,P<0.05为数据有差异。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进展迅速、病情凶险、难以治愈等特点,多数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急性期极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引起呼吸、心率加快,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以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改善呼吸效果欠佳,以往多采取常规鼻导管吸氧,该给氧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呼吸状态,且较易出现呼吸肌疲劳,诱发低氧血症、酸中毒等后果,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故需选择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通气方式。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可有效代替、控制或改变患者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的辅助通气手段,可有效改善呼吸机做功环境,促进肺泡和呼吸肌复张,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提高患者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该通气方式无需插管,即可帮助患者有效通气,对患者无创伤,可有效减少因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及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缺氧及心肺功能,同时可间歇使用,容易脱机,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前者高于后者(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