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碧芳 陈恒
摘要:医学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培养本科生的医学科研素养,提升他们科学的统计思维和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医学统计学本科生课程教学中,有必要结合科研训练的课程。文章在分析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统计学结合科研训练教学的新模式,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实践方法。希望通过加强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升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科研训练;本科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201-03
統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依赖于对数据的搜索、整理、描述与分析。医学统计学则是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医学实际中的一门学科。由于该课程概念抽象、数学公式推导复杂、逻辑性强等诸多原因,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感到特别困难、无趣[1,2]。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偏数学理论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导致教学与科研工作脱轨,这也是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提出医学统计学结合科研训练的新教学模式,引导本科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学会设计科研课题,在科研实践中学习医学统计学,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
医学统计学结合科研训练教学的新模式,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该教学模式涉及的改革框架如图1所示。
一、教学内容
1.引入科研训练课程内容。科研训练课程主要侧重于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其目的在于让缺乏科研实际经验的本科生对科学研究工作有基本的认识,掌握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研选题、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计划制订、实验研究、研究成果分析与总结以及论文撰写等。在之前科研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能够记住书本上的相关内容,但对于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缺乏实际操作与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没有实际用处,因此,我们提出将科研训练与医学统计学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简化理论知识,注重统计学软件上机操作。大部分学生反馈医学统计学课程公式推导复杂、理论知识抽象,学起来非常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不强。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应该简化医学统计学理论知识,淡化公式的讲解与推导,增加统计学软件如SPSS、GraphPad上机操作在课程中的比重,注重统计结果的解读与利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科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二、教学模式
1.采用小班教学。大班授课是一种“展示型”教学。授课教师考虑到班级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课程设置为中等水平的难度,课后学生需进行大量的复习才能学好一门课程。此外,在大班授课的环境中,师生交流互动十分有限,学生也远远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发达国家中,小班教学已经普遍实行,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国内高校也在大力推行小班教学[3,4]。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小班教学模式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能顾及每一位学生,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每位学生都有互动的机会,学生也能更好地响应教师,从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让整个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进而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小班教学学生人数少,教师能更加了解各个学生的优劣势与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和发展自己,助力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2.注重科研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同时注重科研实践训练,建立一种可以使学生理论知识和科研思维能力均提升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从数据获取、科研问题提出、数据整理、问题解决等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表1列举了一个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问题探索的例子,要求学生们自行下载国外某公开数据库中2226例被试的行为数据,其中包括来自不同研究中心的孤独症患者及正常对照。
经过对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一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100%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然而仅有40.82%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基本的科学价值;53.06%的学生能选择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提出的问题;81.63%的学生能正确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解析统计结果。这表明对本科生而言,科研问题和统计方法的结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强本科生的科研实践,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创新能力。
在注重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小问题,从而挖掘了本科生的科研潜力,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达到学有所趣、学有所得和学有所用,打破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并使得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技能。
三、考核方式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工作中,我们一直采用终结性学习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科研课题设计、上机操作考试全方位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多个角度较全面地进行评价与认定。
1.注重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医学统计学终结性的学习结果,也要注重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提升,科学、理性地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部分学生可能平时学习不努力,通过考试前的突击努力,也会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或者部分学生颇为聪明,平时学习表现很不好,考试时也可能取得好成绩。然而,这样获得的学习成果并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而是短暂存在脑子里的知识碎片。如果对于这样的学生,仅凭学习结果的评价是不能达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的。因此,在既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各种评价,进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性学习成果评价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般地,一个学习过程评价为优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也都是比较理想的,因此会取得较为优秀的终结性学习成果评价。
2.結合科研课题设计。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因此,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在学生学完科研训练部分的内容后,采用小组分组方式,指导每组学生设计科研课题,并逐步完善课题,包括每一阶段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及统计结果解析,直至课程结束时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
3.结合上机操作考试。从事医学统计学教学工作以来,医学院学生普遍反馈非常喜欢上机操作,因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他们能亲身感受所学理论知识有何用处。在该门课程考核中,可结合上机实践操作考试。例如:提供大量医学数据给学生,根据数据,学生自行设定科研问题,并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详细解析。
总之,经过学生的反馈以及自身总结,此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希望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与细化教学环节,进一步提升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艳芳,马修强,孟虹,吴美京,郭晓晶,贺佳.某高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1):112-113.
[2]戎芬,黄品贤,金如锋,董英,宋花玲,陈学芬.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3):41-44.
[3]陈石,贾梓瑄.基于小班教学模式的《构造地质学》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34-135.
[4]宋鑫.“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27-30.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Medical Statistics in science studies cannot be ignored.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medical research literacy and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statistical thinking and abilitie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scientific research,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medical statistics course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teaching model of medical statistics coupl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We also provided several specific ideas and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ode and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our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s.We hope that by strengthening undergraduates' research training they will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eness and research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Key words:Medical Statistics;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undergraduates;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