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婕
【摘要】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课程目标等方面强调注重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对近五年来学术领域此类研究的梳理发现,在小学课堂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立德树人”目标的研究如日中天,理论和实践都在系统地进行当中。国内整体趋势是南方发展领先于北方,理论研究重于实践,学生能力达到何种程度评价反馈情况不足。
【关键词】 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法学法;评价反馈
一、小学语文领域“立德树人”目标的理论指导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从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课程目标等方面强调注重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立德”者,树立德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我国儒家思想,为人之根本在于“立德”。“树人”者,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育人才非一朝一夕之功,定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015年习总书记谈道:“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这其实就是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化,对小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以具体整合为“语言表达及应用的能力”和“人文修养”。而“人文修养”就与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党中央提出的教育要“立德树人”的目标属于同一范畴。小学教育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设了许多德育课程,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近五年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目标建构方法述评
2015年“立德树人”相关论文共3303篇,语文教学相关约471篇,与小学语文相关约76篇;2016年“立德树人”相关论文共4604篇,语文教学相关约775篇,与小学语文相关约104篇;2017年“立德树人”相关论文共7896篇,语文教学相关约1253篇,与小學语文相关的约204篇;截至2018年4月,“立德树人”相关论文共1508篇,语文教学相关的约225篇,与小学语文相关的约27篇。从论文发表数量和学科内容来看,语文教学并不是“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承担者,研究集中在品德课、班级管理工作、格外增设的德育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的确,语文课不能和品德课混淆,语文教学毕竟还要承担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任务。从教育对象的学段划分来看,语文教学方面“立德树人”的目标构建多停留在高校层级和初中、高中语文课堂,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的构建研究论文篇目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莫齐屏在《“心”的实践,“心”的成果——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方法与途径》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其一是对立德树人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其二是立德树人教育素材与现实脱节。没有联系生活,立德树人教育显得枯燥无趣。基于以上问题,莫齐屏老师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创新途径:其一,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倾听了解学生,立德树人素材从生活中来;其二,创新教法,发掘和利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其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抓住“文化建设”,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小学语文领域“立德树人”目标的建构研究到这一层次,基本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德育”这个词语,完全采用“立德树人”这一概念,“生本课堂”的创建初具规模。戴菁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策略》基本思路也与此一致,通过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渗透文化氛围,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创新优化教法学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国学》《传统故事》等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见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6年丁福坤的文章《“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研究》中重点提及了在“作文教学”中对立德树人的教育,为小学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提供了方向。丁老师提到,在作文指导上首先要注重立意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有高度,帮助学生辨别生活中、社会上各种现象的真伪黑白;其次教师要用心拟写评语,评语以书面形式呈现,对学生的影响有时会比口头印象更深刻,所以教师的评语要用心与学生交流;再次要精心组织作文的讲评,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精神境界。同年,周晓霞的《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核”时代——小学文言教学实践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小学古文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课例,极具创新性。郭家海的《小学习作核心素养教学模型的建构》中条分缕析、图解建模对小学写作核心素养的建构进行了极具理论性专业性的分析。另有十余篇从听、说、读、写角度,课堂内外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集大成者要数戴正兴的《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年度述评》,其整体细致地从理论专业高度分析了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总而言之,2016年整体研究领域呈现科学化、专业化、综合性加强的趋势。
2017至2018年4月,学术界又涌现出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且品质较高,理论梳理系统科学且具有创新性。这一阶段研究的集大成者是戴正兴的《回望:2017年语文教学研究的新特点、新进展》。2016、2017年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持续升温,“立德树人”是其中的一方面,相关研究不能剥离。戴正兴在论文中指出,2017年语文教学研究更加精准化,更加接地气;“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步确认与厘清,理论指导越来越明晰;部编语文教科书的研发使得语文教科书的使用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语文教学从“教本”向“学本”转变;语文教学思路转变,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方法转变;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使新时代课堂产生新变化;各种高端论坛和观摩研讨丰富了教师们的研习活动,为“新常态课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略。戴正兴在文末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新进展,不少研究论文中也提到,要想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展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必然选择。
通过对近五年来学术领域此类研究的梳理发现,对小学课堂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立德树人”目标的研究如日中天,理论和实践都在系统地进行当中,但国内整体趋势是南方发展领先于北方,理论研究重于实践,学生能力达到何种程度评价反馈情况不足。
2019年学术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走到何种程度,让我们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左丘明.《左传》[M]. 杜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房玄龄.管子 [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4]马路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塑造[J].辽宁教育,2018(1).
[5]夏丽娜.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浅谈[J].课外语文,2015(6).
[6]莫齐屏.“心”的实践,“心”的成果——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5(4).
[7]戴菁.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5).
[8]丁福坤.“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30).
[9]戴正兴.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年度述评[J].语文教学通讯,2016(36).
[10]戴正兴.回望:2017年语文教学研究的新特点、新进展[J].语文教学通讯,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