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芹
随着小学“新课标”的推出,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深入探究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坚持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在教学活动中凸显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高效完成学习内容,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打造高效的多样化语文教学。
一、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教学的高效进行,需要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集中精力。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结合课文内容选择生动有趣的导入内容,让学生受到导入内容的吸引,主动进行思考,主动进入课文学习中,在积极探索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设计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导入法,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让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放松心情,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課文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导入,给学生描绘一幅优美的画面,让他们跟随教师的描述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共情,让他们在精力集中的状态下进行课文分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堂互动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对课文获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的语文综合水平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也不同。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他们在小组互动中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疑惑,结合其他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进行探索,对课文获得进一步的理解。在让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使课堂在互动过程中高效推进。
三、利用问题引导,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和思维的限制,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不能深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设计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重点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段落和句子,通过解决问题对课文获得深入的理解,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获得初步的理解后,提出问题:观察课文插图,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这首词与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通过阅读这首词,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能够结合想象进行思考,在脑海中描绘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他们能够入情入境地理解这首词,体会到词中意境的美好。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构建活力课堂
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优美的声音和鲜艳的色彩,让学生通过看、听、想来进行学习,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多媒体情境下,学生能借助其中的图片、视频等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获得更直观深入的学习感受,融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和体会,抓住课文蕴含的情感进行理解。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语文学科的魅力,主动进行课文的探索和思考,构建高效的语文活力课堂。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乡下的优美景色:各种颜色的瓜果,门前开放的花朵,屋后的竹子,春雨过后冒出的笋,房前屋后的小鸡等。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在直观情境下走进乡下人家,在视听作用下深入体会到课文的田园诗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在小学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要把新观念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主动思考、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教学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针对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进,为他们打造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快乐、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探索中,在发展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构建高效生动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