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Sacha 油田砾石层安全钻进钻井液技术

2020-05-12 09:54蒋振伟张建斌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砾石钻具钻井液

蒋振伟,张建斌,雷 江

(1.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21;2.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18)

厄瓜多尔东部油田地层较新,存在大段泥岩、页岩、砾石层等复杂地层,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少;且地处热带雨林,厄瓜多尔政府对石油开采有着严格的环保要求,对钻井液材料的种类和加量均有严格的限制,加大了技术服务的难度。通过实地调研、室内试验以及请教相关院士、专家等进行论证,形成了针对该区块的技术方案[1],形成了PHB Ca、GAP 和DRILL IN 三套钻井液体系,成为中方钻井液技术打开厄瓜多尔市场的带头人。

1 砾石层钻进钻井液技术难点

厄瓜多尔Sacha 区块存在2 段砾石层,上砾石层在垂深2 042 m~2 103 m 范围内,厚度小,一般不会对钻进带来太大困难。下砾石层处于2 194 m~2 407 m的垂深范围内(见表1),根据井身设计,此处为二开311.15 mm 井眼稳斜段,井斜一般在25°~45°。因当地地层和井身结构的复杂性,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少,主要有以下钻井液技术难点[2]。

1.1 机械钻速慢,钻进时间长

因砾石层硬度大,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在进入砾石层后多采取相对保守的钻进参数,把钻压、排量、钻具转速等适当降低,防止钻头过度磨损。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一个钻头能钻穿,有时机械钻速(ROP)会低于3 m/h,严重影响建井周期(见表1)。

1.2 井壁稳定问题

二开井段采用满眼钻具组合,扶正器、螺杆、无磁等尺寸大,如果井壁失稳,加上砾石层本身结构松散,易发生卡钻事故。但从实钻情况分析,目前已完成的几口井砾石层未见明显掉块,说明钻井液密度满足井壁稳定要求。随着体系进一步优化,密度呈下降趋势,应密切关注砾石层掉块情况。

1.3 起下钻、下套管遇阻

在钻穿砾石层后,起下钻通井、下套管遇阻甚至卡钻是该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全井段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解决砾石层遇阻问题成为Sacha 地区钻井液核心技术。Sacha 44FD 井发生套管遇卡事故,Sacha 44MD 井发生通井卡钻事故,都是发生在下砾石层底部。

1.4 成本控制问题

二开砾石层段对钻井液性能要求高,成本也较高。以往存在对砾石层认识的偏差,另外处理措施不到位、不科学。由于CHALCANA、ORTEGUAZA 地层水化造浆严重,进入砾石层后,钻井液切力高,流变性差,失水大且难以控制,多采取配新浆顶替旧浆的欠佳作法,造成二开钻井液成本急剧增加,超过20 万美元,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表1 Sacha 440 井场下砾石层钻遇情况

2 Sacha 44MD 井砾石层卡钻事故

2.1 卡钻经过

Sacha44MD 二开第一趟钻(5#BHA)由套管鞋1 942.2 m 钻至2 505.5 m 后进行短起下,之后钻穿砾石层至2 784.6 m,由于机械钻速慢,起钻后发现钻头磨损严重,组合新钻具(6#BHA)下钻,继续钻进至3 101.1 m 完钻。

完钻后短起到套管鞋,然后下钻至井底按照设计处理泥浆体密度,泥浆密度从1.29 g/cm3调整到1.31 g/cm3,调整后泥浆性能为:密度1.31 g/cm3,黏度60 s,PV15,YP18,GEL18/30/32,含油量2%。循环直到振动筛干净后,打入高性能润滑浆正常起钻至2 773 m,在砾石层底部出现遇阻,以10 冲/分钟排量缓慢上提到2 743 m,随钻震击器工作几次后不再复位工作。缓慢活动钻具,活动空间只有3.1 m,转盘也无法正常开启,钻具原悬重104.5 t,上提最大吨位177.3 t,下压吨位59.1 t,开泵正常,活动3 h 无效,发生卡钻。

卡钻后先后采取泡柴油,降密度,震击器震击,泡解卡剂等措施均为解卡。之后采取测卡点,爆炸松扣震击器以上钻具,再次打捞对接泡解卡剂均无效后填井侧钻。

2.2 卡钻原因分析(见图1)

根据回放卡钻前后操作,措施和操作上存在一定问题。按照作业指令,在砾石层之前(2 789 m)打5 %的润滑浆,在起钻时遇阻,为了不顶替润滑浆,排量保持在10 冲/分钟,并且不开转盘,起到2 741.9 m 遇阻,最大过提70 t,最大下压45 t,逐步把排量提高至44.1 L/s,泵压正常,振动筛返出岩屑很少,在这一位置反复活动钻具和尝试启动转盘,没有成功,导致卡钻。在起钻发生遇阻后,如果考虑不将润滑浆顶替出来而不大排量循环,但如果能保证活动转盘也是能避免粘卡的。

该井井斜大,稳斜段长,扶正器外径大,钻铤多,所以容易造成粘卡。该井在下钻和通井过程中,砾石层基本上整段遇阻,但振动筛上基本干净,未见掉块,也说明卡钻原因为粘卡。

钻进过程中泵压一直较高,接近28 MPa,考虑如果按照设计提密度泵压太高,甲方要求保持低密度1.22 g/cm3把二开打完。但是低密度钻进一方面增加了井壁不稳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完钻后在短时间把密度提至1.31 g/cm3,加重过猛势必造成泥浆不均匀,泥饼变厚。该井段较高的泵压也造成钻进过程中排量偏低,对井壁和扶正器的冲刷不足,增加了泥包和粘卡的可能[3]。

3 砾石层钻井液技术优化

3.1 钻井液工艺优化

一开结束后继续用一开体系钻进至ORTEGUAZA后转换为GAP 钻井液体系,很大程度上降低CHALCANA 泥岩对GAP 体系的污染,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该体系的优越性,重点对付砾石层。以控制体系失水和封堵性为重点,保证砾石层安全快速钻进。

图1 卡钻原因分析

3.2 钻井液体系优化

(1)经过试验对比,从Sacha 44XD 井开始放弃了硝酸钾抑制性体系,改为分散+封堵性体系。由于该地层相比国内水化过于严重,造浆能力强,3 %~5 %的硝酸钾起不到有效抑制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失水及钻井液成本,对固控处理带来压力。

(2)降低钻井液密度。由于砾石层松散,胶结程度差,渗透性好,且地层压力低,较高的钻井液密度会增加井底压差,增加泥饼的厚度,形成缩径,这也是引起起下钻、下套管遇阻的关键原因。

(3)提高封堵性,控制失水量。为了保证砾石层的稳定,需要一层薄而韧的泥饼附着在井壁上,通过添加不同粒径的石灰石、乳化石蜡及降失水材料而提高封堵性,改善泥饼质量。把离心机开到正常模式,不间断去除劣质固相,减小钻屑对钻井液的污染。

4 现场应用效果

采用优化后的钻井液技术后,彻底解决了砾石层起下钻、下套管遇阻的难题。自Sacha 44XD 井开始,在以后的4 口井现场应用中,均未出现砾石层遇阻问题。其中Sacha 29XV 井以11.2 d 完钻,创造了该地区钻井速度新纪录。实现了以更低的密度、更快的钻速、最小的成本安全快速钻穿砾石层的目的,得到了甲方石油公司的认可。

5 结论

在该区块二开抛开硝酸钾抑制性体系,转到分散+封堵体系成功解决了砾石层钻进难题,为后续钻井液技术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还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砾石层钻井过程中扭矩低,起下钻顺利无遇阻,井壁稳定无掉块,很好地说明了目前二开钻井液体系的优越性。

猜你喜欢
砾石钻具钻井液
考虑砾石颗粒形状及含量影响的砂-砾石混合物离散元模拟直剪试验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砾石聚合物仿石艺术地坪施工技术
Task 3
基于应力分析的钻具设计方法优化
深部水平井随钻扩眼钻具震动控制在A4H井的应用
钻具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分析钻具的使用与管理
砾石磨圆度定量方法探究
高密度钻井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