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020-05-12 09:26:26谢晓阳
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合一肩胛臂丛

谢晓阳,叶 肖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浙江 永康 321300)

肩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术中进行加压关节腔冲洗,会增大关节腔压力,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术后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创面愈合,严重者会导致手术失败[1]。臂丛神经阻滞已经多用于全身麻醉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辅助镇痛,减少全麻用药量[2-3],但臂丛神经阻滞其镇痛范围不足,单独使用不能完全高效地实现肩关节镜手术。肩胛上神经阻滞能够阻滞肩胛部位皮肤,锁骨上神经能够阻滞锁骨部位皮肤,联合应用有助于肩关节手术的顺利开展。本文探索超声引导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择期行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纳入标准: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成年和老年患者,年龄25~76岁,体质量52~76 kg,ASA I级~II级。排除对本研究麻醉药物过敏或禁忌者、多次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或肩部受过外伤或手术导致神经支配改变者、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者、营养不良或其他可能导致局部麻醉药过度敏感者、拒绝超声定位者、合并其他部位的同时手术者。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obstruction,ISB)组和臂丛、肩胛上神经阻滞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组(brachial plexus,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 and 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BSS)组各2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麻醉方法 2组术中均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g·h)、瑞芬太尼1~2 μg/(kg·h),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通气。术中若SBP上升20 mmHg时追加瑞芬太尼5 μg,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复苏和拔管。ISB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4%罗哌卡因15 mL行肌间沟臂丛阻滞。BSS组在锁骨上单点,行锁骨后路锁骨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药物用量分别为0.4%罗哌卡因15、10、5 mL。肌间沟臂丛阻滞方法:患者平卧,垫高患者上半身,充分暴露颈部。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肌间沟放置,获得肌间沟水平臂丛神经的横断面。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后,从超声探头外侧进针,然后沿着探头长轴方向前进,在臂丛神经干间注射3点,共注射0.4%罗哌卡因15 mL。肩胛上神经阻滞方法:患者侧卧,沿背部肩胛冈上缘标肩胛冈全长直线A,过直线中点标脊柱平行线B,取A、B 2线交点的外上角平分线c,在平分线外上方距该角2 cm处阻滞穿刺点,进针后触及骨质后再压低针尾。锁骨上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平卧,侧肩下垫高6~9 cm,消毒患者侧颈肩部,将探头置于锁骨上部位,调整探头角度和扫描深度获取锁骨上臂丛神经横切面图像。局部麻醉后从探头的外侧长轴进针,当针尖到达神经表面后下方时,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15 mL 。锁骨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探头外侧置锁骨下臂丛神经区域,自探头的头侧进针,进针到腋动脉鞘后,刚开始显示外侧束,注射局麻药 10 mL,等到神经束被药浸润后,调整针尖方向。同样方法依次进行阻滞臂丛神经的后束和内侧束。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4、12、24 h的 VAS评分。VAS评分总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比较2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药物杜冷丁的用量。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呼吸困难、误入血管、穿刺部位血肿、霍纳综合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VAS评分的多个时间点数据,需要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联合事后Bonferroni等两两比较方法;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术中和术后麻醉相关情况 术中,BSS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均少于I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SS组24 h杜冷丁用量少于ISB组、拔管时间快于IS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术中、术后麻醉相关情况

2.2 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 术后4 h、12 h、24 h,BSS组VAS评分均低于I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ISB组发生1例呼吸困难,2例霍纳综合征,BSS组没有发生不良事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7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的的VAS评分分)

3 结论

与切开手术比较,肩关节镜手术切口小、损伤少,但术后患者的疼痛还没有明显的减轻[4]。术后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还会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术由于依赖患者的感觉配合,较易发生阻滞雄效果不完全、操作时间长等特点,限制临床的应用[5]。肩关节主要由肩胛上神经,腋神经和胸外侧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由臂丛上干发出,能够支配冈上肌、 冈下肌、肩峰下滑囊、肩锁关节等的感觉[6-7],肩胛上神经可以支配70%的肩关节腔的感觉[8]。所以本文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和术后镇痛能够更全面的进行阻滞,减少辅助药的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BSS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更好,BSS组拔管时间显著快于ISB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肩胛上神经起于第5、第6颈神经合成的臂丛上干,可以支配肩关节神经,并且位置离膈神经很远,为此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镇痛,减少了镇静和镇痛药物的使用,并且可以早停药,因而容易更早拔管。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能够完善地阻滞C5~C7神经根。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锁骨上神经表浅,定位容易。支配肘部的终末神经包括肌皮神经、桡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都从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经过,起到了完善的阻滞。因臂丛的各个分支在锁骨上水平很集中,局麻药就能达到较好的阻滞效果。本研究中超声引导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操作延长了神经阻滞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也说明超声能够准确定位臂丛神经位置,避免穿刺过程中损伤周围神经阻滞,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麻醉效果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BSS组术后4、12、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ISB组,说明超声引导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对于肩关节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明显。BSS组术后24 h杜冷丁用量和使用率明显少于ISB组,亦说明术后镇痛效果好。目前肌肩沟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为应用较广的术后镇痛方法,但如果患者合并术后肺功能障碍,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不适用。

综上所述,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和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臂丛、肩胛上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三合一”阻滞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并且安全性高,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三合一肩胛臂丛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基于“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7:06:53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28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柏林要建世界首座“三合一”教堂
环球时报(2014-06-09)2014-06-09 14:33:38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