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可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我革命和推进治党法治化、制度化的方略,是党推进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的重要保证,也是党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基础。契合维度上,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的利益性、制度性、行为性和价值性的实现;运行维度上,党的全面领导能提升社会动员的治理能力,人民利益至上理念能导向社会动员的根本方向,价值共识的凝练能凝聚社会动员的民心民力,共同愿景的设定能成为社会动员奋斗目标;践行维度上,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可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领导力、先进性、凝聚力、规矩性、规范性和公信力。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社会动员;社会运行;良性运行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2-0051-06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着眼于党所面临的问题及党自身建设所亟须解决的困境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增强党自身的革命性锻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从社会运行学的视角看,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促进社会运行各子系统和运行机制的平稳有序,激发社会要素和因子的活力迸发,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起关键性作用。社会动员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运用的不同社会动员方式方法,确保了中国社会始终保持前进和变革的能力,赋予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能,而党自身的不断变革与自我革命又给社会动员带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社会动员的不断转型。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和法治化、制度化的自我约束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再提炼,提升了新时期党的社会动员能力。
一、契合维度: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动员的啮合性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提出的管党治党的新策略、新要求,蕴含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对政党提出的变革要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提出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相契合,有利于社会动员利益性、制度性、行为性和价值性的实现。
(一)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的利益性实现
党在执政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执法来解决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迅速整合不同社会诉求形成权威配置资源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标准。当分化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都把利益最大化的期望寄托在党和政府身上时,党的社会动员过程,就是要为分化的社会主体寻求一致的价值与利益期待,并努力为党领导国家公平配置资源提供舆论导向。尤其是当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的时代,如何引导社会并达成行动一致,对党的动员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全面从严治党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障,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初衷与目标。而社会动员实际也是通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的执政,参与國家建设和推动社会发展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标上的一致性也就使得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的利益性的实现,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文化利益的获得感逐步提升。
(二)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的制度性实现
党的社会动员能力是与党面临的基本任务相联系的,直接体现着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体现着党与社会的契合程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动员模式、动员方法、动员规律都遵循着一定法则,是以制度性的建立与约束为前提。作为短缺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期,着眼于中国物质匮乏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现实,通过动员实现了社会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支持和有效参与,进而在满足人民根本利益、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员式治理,这一治理模式凸显党在极端困难环境下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独特逻辑。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章为根本遵循,逐步形成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系列准则,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条例》等条例,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系列规则,以《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等系列规定,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办法,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系列细则,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规章制度体系,管党治党的法治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对于领导干部、普通党员执行规章制度、实施公权力和为民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这些有利于其在社会动员过程中的规范性,能够较好地执行党的社会动员规划与意愿,有利于党的社会动员目标的达成。
(三)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的行为性实现
政党社会动员的有效性第一要义是政党主张与社会的契合程度,体现在政党理念和政党行动的一致性。政党自身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政党行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们对政党的认同程度,也决定了政党的社会动员有效性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从本质上来讲,不仅是要净化党自身,促进党内的思想动员和党通过严密组织与严格纪律实现组织的集中统一和运行的一致,也是为了全面推进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党的宗旨、党的承诺,更高效率、更严格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社会动员的目的也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群体进行宣传和动员,通过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有效转介,获取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争取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增强民众对党的执政方略、执政理念、政治制度的认同,顺利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和社会动员表现在促进民众高度参与与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为性上的契合,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四)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的价值性实现
社会动员作为党和政府用以凝聚力量、推进发展的重要治理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本质要求,动员本身除了能够推进党的主张获得人民群众认同之外,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价值诉求也可以通过动员实现,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社会动员的价值导向,主要是指动员过程中所体现的政党价值观,同时还包括政党在社会动员中对群众进行的价值改造。霍桑实验也表明,仅靠物质刺激提高工作效率,到达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益会锐减。而要最终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回到党结合社会共有习惯和时代特征倡导并努力推进的核心价值上。党的执政能力也体现在动员过程能够将倡导的核心价值变为社会信仰的具体可操作措施,根本上来讲,就是在动员中在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基础上解决群众认同问题,推进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蕴含着对党员进行价值教育、价值引导和价值重塑的要求,是要重新锤炼具备共产主义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理念、纯洁而先进的个人思想的党员队伍,要促进党员队伍所具备的先进价值观向民众传导,用示范引领、模范带头的作用引导民众更深地理解、认同党的主张,阐释、聚合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其与社会动员的价值性有着一致性。
二、运行维度: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动员的规律性
社会动员效率和效果的实现,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总体上来说,要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社会动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且公信力、权威性都比较强的政党,要有能够为人民群众切实谋福利、将人民利益置于中心地位的执政理念,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思想和信念,有效整合最大公约数,要有明确且坚定的执政目标和发展方向,这种动员规律性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且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并保持动员持久性的动因。中国共产党所运用的社会动员方式方法的变迁所导向的正向结果已经表明了这种规律的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握社会动员的内在规律和一般原则,有效推进社会动员的运行。
(一)依靠党的领导提高社会动员的治理能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2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成果的最坚定力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一个大国,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情势的大环境下,中国要保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最大限度地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智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体系,提高社会动员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二)人民利益至上体现社会动员的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将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之本,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党性价值思维,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以此作为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尺度与标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的初心,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工作导向。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全体党员的为民底色和执政信念,要让全体党员把人民需求作为行动的根本指南,自觉地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价值尺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人民利益至上的全面从严治党导向也为社会动员指明了方向,社会动员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参与的,而前提就是要使其结构性利益和价值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并随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地予以调整。开展社会动员,也要以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基本原则,要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时关切人民利益的需求,着力构建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科学而合理的制度体系,使大多数人利益得到保障。
(三)形成价值共识凝聚社会动员的民心民力
价值是与利益并处的动员的动力基础,也是隐于行动之后的维系社会基础秩序的基本规范。任何组织要想有效吸引最广泛的群众,并实现组织内部的团结,必须建构有效的价值框架以葆有社会价值底线,并以此化育社会文明,为不确定性极高的社会提供人们愿意信守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一般而言,政党的价值观是政党的指导思想,是政党的理论基础、阶级性质、政治目标、历史使命以及时代特征的概括和集中表现,是其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合法性的源头,是其执政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民群众对党拥护与支持的依据。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目标、手段和检验标准等都是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理想。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理想信念、純洁性与先进性、关切人民群众等价值观的再重申、再教育,将党员的行动指南聚焦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在全社会贯彻落实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与力量。
(四)实现共同愿景表明社会动员的奋斗目标
社会动员的目标一般具有确定性,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行为边界,便于为各类群体提供统一的奋斗目标,以此统合社会、组织社会,保证分化的利益主体采取一致的行动。社会动员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在于,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分化严重的社会,复杂多样的社会主体往往具有短视化的目标设定,加上工业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人们精力的有限性,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动员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而务实的制定共同愿景的能力和水平,自党成立以来,每个历史时期均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愿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为广大人民群众铺展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崭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从严要求党员围绕党所设定的这些共同愿景开展工作,全体党员肩负着神圣的责任与使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实现这些愿景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中。党所开展的社会动员同样也是要围绕着这些愿景,激励、动员全体中国人民、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地信仰中国理论、走中国道路、追逐中国梦想、实现中国伟业。
三、践行维度: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动员的发展性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社会动员向纵深发展,提升动员的执行力和效率,而前提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得到切实的落实,达到党中央所设定的目标和效果,而这就需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层面从严要求、从严建设、从严践行。
(一)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动员能力的首要前提是要有一个集中统一、政治纪律严明、政令上下通畅的党组织,而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并提升党社会动员领导力的首要要素。政治建设要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首位,也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执行党的政党路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体党员要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政治建设上的全面从严,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到位的首要保障,是党实施社会动员的基础工程,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干净担当、忠诚老实才能使政策的执行原原本本地得以呈现,才能使党进行社会动员初衷得以深入,进而大大提升党社会动员的领导力、准确度和高效率。
(二)思想建设全面从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先进性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理想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补充精神之钙的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保持建党之始的崇高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才能源源不断地凝聚起党的团结力和战斗力,才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前行,才能拥有进行社会动员的底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记党的宗旨与使命,在社会动员中不断向广大人民群众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等,不断提升民众践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形成从全党到民众的学习、领悟、贯彻、执行的大洪流。
(三)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凝聚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基础,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和团结动员群众的重要力量,也是进行社会动员的最广泛阵地。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社会动员能力,发挥好动员的向心作用、凝聚作用。一是要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组织力,更加突出政治功能,用党的理论全面武装党组织,不斷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提升民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奠定动员社会成员的民意基础和情感基础。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注重用现代化、全媒体的方式开展工作。当代社会是一个新媒体盛行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基层党组织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环节,学会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动员民众,实现线上线下的共通共融,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动员社会力量。三是要强化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发挥先锋堡垒作用的有力手段,也是推进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党支部有效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基础。
(四)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严肃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强化党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党员纪律,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植根人民群众的执政群众基础,更是在社会动员过程被群众所信任、所认同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3]党要狠抓执纪监督,严明党员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全面监督党员严格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坚定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将“四风问题”整治彻底、整治到位,确保党的各项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成为党员的心中戒尺、行之路径,既保证党员干部在受监督、受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又保证其在社会动员中遵守规矩,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群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不损害、不侵犯群众利益。
(五)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规范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4]26,凸显制度治党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动员必须在法治框架内有效展开,社会动员的内容必须以制度形式加以保障。发展实践中,中央制定的政策如何变为地方发展的具体可操作的政策与措施,既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具体能力要求,也提出了社会动员制度化、法制化的具体要求。实现动员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安排,必须要强化党在领导社会动员中的制度化,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管治党依法进行、依规进行,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和渗透,实现党在社会动员过程中的程序化、透明化运行。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的制度建设首要是以党章为统领,所有其他党的准则、条例、规则、规定、细则、办法等都是党章的延伸与具体化。要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立体化设计、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督,明确制度建立的全面性、权威性和严格性,所有党员及党员行为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六)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提升党社会动员的公信力
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从主客体关系看是“合意的共同体”,即中国共产党的动员过程,是在通过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内化为社会共同体认可的基本价值来寻求行动一致。[5]143而要实现这一意愿,党自身必须要保持纯洁性,保持清正廉洁,杜绝腐败现象。党在执政过程中,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握有公权力,往往成为社会诸多利益方的围猎对象,一旦其防线被攻破,不仅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而且会导致社会出现不公现象,影响社会动员的公信力。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严苛地进行反腐倡廉,一方面,要出重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腐败惩治力度,形成肃贪震慑力,对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另一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持续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扎牢制度的笼子,不断提高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中,健全完善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机制,使贪腐行为无处遁形,将贪欲之念扼杀于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前进,2012,(12):51-54.
[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6):4-1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蔡志强.社会动员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攻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