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提及北京小汤山,能想到的大概就是2003年非典期间的英雄地,却不知百余年前这里曾经被无数外国来华人士称为“唤醒睡美人的地方”。
“道路在田野村庄间蜿蜒蛇行,时而隐没在绿色的庄稼中,时而变成石头道。”
1849年10月9日,俄罗斯外交官叶·科瓦列夫斯基抵达北京,开始了7个月的驻京生活,在此期间,他走访了大量名胜古迹,为我们留下了也许是近代史上最早一份海外人士撰写的“小汤山记录”。
叶·科瓦列夫斯基参观小汤山的确切时间是1850年的3月下旬,“北京杏花盛开、杨柳吐绿、蝶飞蜂舞、春和日丽”。他和导游径直找到皇家温泉和宫室的看守官,交谈后,看守官终于同意他们进入参观。
汤泉行宫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行宫布局十分讲究,前宫修建了沐浴池塘,并配套建设了许多富丽堂皇的殿宇楼阁,供皇帝处理政务、饮宴大臣和安寢;后宫则山清水秀、绿树浓荫、曲径通幽,堂轩亭阁点缀其间,错落有致。这里曾经是绝对意义上的皇家禁地,但随着道咸年间的国势渐衰,战火纷纭,汤泉行宫也日趋没落。
“皇帝和嫔妃们的浴池以及另外两个由看守官经营的供来客治病泡的浴池还保护得很好。浴池是用大理石砌成的,表面有一层铅。但那些普通浴池却逐渐破败了。温泉浴池是受康熙皇帝御批,由欧洲人所砌,因为欧洲人说泡温泉很有疗效。”叶·科瓦列夫斯基注意到:泉水中含有硫磺,虽不甚浓,却很热,两个泉眼中的一个温度很高,手伸进去都受不了。
1906年,日本学者宇野哲人游历中国,他著的《中国文明记》中,有一段“亲自体验”温泉浴池的记载。
出浴池后,宇野哲人在庭院里闲游了一番,“假山处处,松柏繁茂,中有小池,水清见底游鱼历历可数,池中又有小岛,可惜桥已半朽,池亦几为蒲苇所蔽”。站在朽烂的宫殿面前,他不禁感慨万千:“昔日当极轮奂之美,而今则徒委风雨,轩倾壁颓,野草茫茫,深可没脚,砖瓦累累,或为狐穴,蔓草四伸,以蔽昔日之绮窗。”
造成汤泉行宫如此惨况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维修不善,还有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曾经用炮火对这里进行过轰炸。对此,曾在中国生活20年(1887—1907)的英国作家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痛心不已地在《我的北京花园》一书中怒斥道:“尽管一旁原先的温泉仍冒着气泡,巨大的汉白玉浴池和精美的汉白玉扶手现在的破败景象却令人悲哀……我们知道俄国士兵曾扫荡过这里,这里的景象不可否认地表明曾遭肆意破坏文物的野蛮人的入侵!”
尽管如此,立德夫人还是沉醉于小汤山的景色:“各种开花的美丽灌木似乎都种在了这里,而且都长得过于茂盛,枝蔓纠结……就像通常草木繁茂的花园那样,这儿的花园气象万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王子发现睡美人并唤醒她的地方。”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了帝制庇护的小汤山不再是禁区,成了旅游胜地。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