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
一、课程活动背景
2020年1月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寒假,学生宅家学习,很容易让人想到意外保障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面对这次凶猛的病毒疫情,待在家里,做好自我防护,就是大多数人对抗疫情优选的办法。疫情中衍生的患病医疗费用,失业待家保障,社保补贴等保险类的问题成为热点。了解保险的研究性学习,疫情之下,以职业体验的方式,吸引了学生实际生活与综合实践学科,以及财经素养之间的距离感。通过对保险概念、保险种类、保险功能等领域的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提高财经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学生起点分析
(一)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踏入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经历了对保险的概念,保险的种类,保险的功能等探索活动,掌握了不同保险的投保性质、社保和商业保险的对比,初步学会投保和索赔。
(二)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体现了主动合作,查阅资料,统计数据,数据分析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和财经素养的发展水平。
三、活动任务分析
本节力图学生通过在新冠疫情影响家人的特定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保险的认识。通过呈现的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对保险的种类和投保选择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结合实情分析思考能力,积累参与财经素养领域相关实践活动经验。因此,根据教学要求本节目标定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疫情下保险对生活保障的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感受保险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投保和索赔;2.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和收集数据并分析统计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保险的种类和功能,知道哪些保险可以帮助疫情下家庭度过难关,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分担家庭责任的担当精神。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背景一:初中七年级学生小天的父母为他购买了一份未成年人人身意外保险,还购买了100元/年的校园意外险。小天很不理解,觉得父母给自己买保险的钱还不如给自己作为零花钱呢。直到有一天,小天在放学回家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受伤,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一笔人身损害赔偿金,解决了小天一家医疗费问题,小天这才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
背景二:假设你是一位保险销售员,你的客户今年35岁,家中6人(包含男方父母,两个小孩),客户本身经营饮食店,妻子为国家公职人员,疫情影响下客户本身没有收入,妻子有一定收入。请上网查找资料,深入调研。作为保险销售员,结合国家政策、社保范畴、货币通胀等宏观因素,以及个人退休年龄、家庭人员结构、是否身体健康等个体因素,运用图表、统计图等分析方式,有理有据地给你的客户提供合适的商业保险方案。
(二)实践活动,合作研讨
各小组按照自主选择的研究题目,运用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方法独立开展本次对保险领域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1.按照班级小组合作模式分组,然后分工合作收集保险的相关基本知识:首先上网了解学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基本概念
(1)保险的基本常识:保险是一种保障机制,它以保险合同为基础,把经济补偿作为保险的方式。投保人需要按照签订的保险合同规定向保险人支付商议特定数额的保险费用。当合同中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并造成了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甚至死亡时,保险人就要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2)保险的主要目的:生命保障、收入保障、养老保障、伤残保障、疾病医疗费用保障等。
2.尝试区分保险的种类——利用对比学习法,制作一份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对比表
(1)社会保险概念: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是具有强制性的保险,保险费用由政府、个人和个人所在单位三方承担。举例:医疗社会保险、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
(2)商业保险概念:以营利为目的,由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非強制性保险,保险费用由投保人独自承担。举例: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
3.开展社区“购买保险的情况”调查
(1)调查范围:课题小组成员居住的小区。
(2)调查过程:通过组织2-3人的调查小组,围绕“你购买了生命保险产品”主题,依据调查提纲,对所在居民小区的居民用户,进行“购买保险情况”的调查与访问,并选择尝试了解70后、80后、90后和00后四个不同时期对象购买的保险种类对比,并做好相关记录。
(3)调查结果:自制表格形式分析。
4.了解保险合同,学会投保与索赔
(1)查阅相关概念和知识并根据背景一的情况,解读李昊天的保险涉及内容有哪些;(2)体验购买商业保险:体验购买商业保险。
购买保险和我们日常的购物不同,它的守护美好流程更加复杂,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更多。那么,从一份保障开始购买保险要经过哪些步骤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在买保险前,我们要先确认几点:①家人有没有社保?如果没有,要立即根据法规补办;②要了解自己是否在单位或学校购买了团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是不是都有?保障范围、保额分别是多少?特别注意,离职后,团险保障就无法继续享受了;③自己和家人要面对哪些风险?当前来讲,重点考虑死亡风险和疾病风险。因此,你需要一份合理的保障方案,包含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这四大类。
现在,请根据所学知识,为背景二的客户设计一份适合的保险合同和计算投保的金额吧。
(三)交流探讨,分享成果
1.讨论方式:学生在个人小结和小组总结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分享会,以自主汇报和你问我答的方式,回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一些疑问和问题。
2.讨论内容:以“保险的概念和起源”“保险的功能和种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对比”“保险合同”“投保和索赔”五个专题。具體包括:结合背景一和背景二,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保险作用和选择。
3.交流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请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研究思路与活动体会,各小组代表向同学介绍活动过程的感悟和收获,将各人参与社会调查与“保险合同”设计的体会提炼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
4.成果评估
(1)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多样化,学生采用了文字总结、调查报告、图片整理等多种综合形式,远超出预期。其中包括:“保险的概念和起源”课外学习论文集,“小区居民保险的购买选择”课外实践调查报告,实践活动图片、小报,并办了一期“了解保险多点保障”黑板报。
(2)评估方法:教师根据各课题小组的汇报,从实效性和可推广性进行评估,从中引导学生学会统计归纳,学会参与设计保险相关的合同文书撰写。
五、活动总结提升
(一)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日常遇到的很多案例,学生往往一听了之,或许和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所以错过了深入研究获取知识的契机。本活动以新冠疫情切入,很多孩子居家隔离感受到家庭中父母的言论和压力,保险作为一个保障出现,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二)借力居家隔离,使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开放性
活动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居家隔离期间,学生通过网络和电话开展调研活动,学生设计和选择的研究题目是开放的;小组成员的组合是自由开放的;小组的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时间安排各不相同是开放性的;学生的研究范围是开放的。
(三)调整教师定位,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保险作为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第一次出现的教材教学知识,不让教师主导,而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大大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与人交往的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技巧;初步了解科学研究一般过程,体验到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与喜悦;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发展性
从研究背景取自生活,贴近生活,尤其是与学生有切身利益相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度。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学习目的。
总的来说,活动从如何深入持久、卓有成效地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滋有味,让学生进入角色,从疑惑到探索,再到了解,最后实践,进而感悟提升,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不断摸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