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丽
【摘要】劳动教育工作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基本教育途径和重要教育原则。而加强家务劳动教育是不断培养广大学生良好劳动意识和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仍然是全面深入发展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引导广大学生从积极乐于做好家务、学会做好家务发展到持之以恒不断做好家务,从而不断培养广大学生的良好家务劳动习惯,这样就有利于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家劳动习惯的良好养成。
【关键词】家务劳动;劳动意识;劳动习惯
一、家务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劳动教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劳动知识教育和较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显然是不足的。孩子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在校进行的劳动教育,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强大合力,共同进行教育。家庭是不断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劳动场所,家务劳动也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途径,它是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学生在家进行家务劳动的重要指导者,教师与家长互相配合才能够有效开展家务劳动教育。但现在因为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务劳动缺乏有具体、合适指导评价反馈制度,大部分孩子的家务劳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联合家长通力合作,通过家务劳动来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建议
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其次,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坚持参与家务劳动实践,并建立有效、综合的监督评价机制,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有计划地坚持家务劳动实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乐于做家务——劳动习惯的基石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希望学生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出劳动意识和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为做家务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低年级的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兴趣,只要老师和家长创造机会多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务劳动的乐趣,学生自然而然会乐于做家务。
1.转变家务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本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但现在较多学生还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宠爱,而且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参与或没足够的能力参与家务劳动。尤其是祖辈长期陪伴的学生,祖辈更是一手包揽家务活,有的还会亲自帮学生收拾书包。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也很难培养自身的家务劳动习惯。作为班主任,需要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交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探讨进行家务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法措施。班主任也可以邀请相关的教育学者或者有实践经验的家长开展交流会,让他们分享关于儿童参与家务劳动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不仅要转变家长的观念,还要培养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班主任可通过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等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家务劳动的好处与乐趣,其次通过劳动主题黑板报进行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去。
2.開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家务劳动
转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后,班主任应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布置课后劳动任务,多给予机会让学生做家务劳动;并且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课程。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开展家务劳动班会课,邀请家长给孩子展示家务劳动的方法步骤,设置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家务劳动技能。还可以每周开展“劳动小能手”主题活动,每周根据学生的表现给积分奖励,每月给积分最高的学生“劳动小能手”的称号并给予奖品。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享受家务劳动,也能提高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做家务的积极性
在指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孩子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体会到家务劳动的快乐。如果孩子在家务劳动中出现问题,应给予正确积极的反馈,指导他正确的方法,并鼓励他。比如,当孩子主动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后,家长应及时表扬肯定他。
(二)学会做家务——优化劳动习惯
如果学生对家务劳动产生了兴趣并且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家校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自主做家务,参与到更加全面的家务劳动中来,学会正确的家务劳动技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劳动习惯。
1.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要一起动手做家务,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同时要鼓励孩子一起参与到家务中来,用心地示范、指导。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指导时,给他们提出的要求要细化,通俗易懂。遇到比较难的家务,可使用分解操作的方法。比如,清洗衣物、袜子等,可以把它分解成具体、易理解的步骤:一浸湿;二放洗衣液;三揉搓;四过水;五晾晒。这样低年级的学生才能好理解掌握技能。其次,家长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做事的同时有愉快的体验,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希望受到肯定与表扬。如学生帮忙洗碗,在洗餐具时,学生可能会觉得满手的脏东西和油腻,很不舒服,想放弃洗碗了。这时候家长对孩子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孩子,不怕脏,洗得很干净,做得很棒!”孩子就会从表扬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2.设计《家务劳动卡》,促进学生学做家务
开学初,班主任可以给学生设计有趣的《家务劳动情况卡》,并要求学生定期填写、对自己的劳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打分;班主任也要定时检查,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具体的评语和反馈。这也是有利于督促孩子做家务、检查家务劳动情况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3.开展活动,展示学生劳动成果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劳动成果作品展示活动,让孩子体验做家务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1)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做家务的实践能力,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比如,进行收拾书包等比赛,借助比赛发现学生做家务的能力,检测学生的劳动水平;(2)家务劳动作品展示节。通过举办展示节,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展示栏,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务劳动作品放在上面展示,可以是一张照片,也可以是家务劳动卡等。同时,进行美食嘉年华,让学生亲手制作一道菜,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和班级学生可以对学生的劳动作品进行观赏、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劳动成就感,提高劳动技能。
(三)持之以恒做家务——深化劳动习惯
学生乐于参与劳动并掌握了劳动技能,也并不代表他们就养成了终身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只有学生在将来能够持之以恒地参与做家务、并做好家务,那么,才能说孩子的劳动习惯形成了,我们的劳动教育才有所成效。
1.制定目标,对照实施
制定合理的目标,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是养成习惯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难以给自己指定清晰、可执行的目标,这时候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引导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以便让他能够对照实施。比如,一些基础的目标:(1)勤洗手,勤洗头,每天刷牙;(2)自己叠自己的衣服;(3)洗自己的袜子;(4)学会简单的洗米、洗菜;(5)每天晚上清洗餐具。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的基础目标,让学生把它写在一张纸上,并张贴到房间门上,并让孩子每天反思自己有没有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2.榜样励志,持之以恒
家長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但有时候孩子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在发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孩子坚持下去。可以通过讲名人故事,分享劳模的事迹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学生的典型事例,让孩子明白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大多是在劳动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在艰苦中成长的。例如,孙中山自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砍柴、割草、下田,在劳动锤炼出吃苦耐劳的品质;比尔盖茨家产达几十亿美元,可他也要求子女在家承担要擦皮鞋、洗汽车等工作。这些事例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而提高自身坚持劳动的动力。
3.综合评价,深化发展
(1)家务劳动档案袋。家务劳动档案袋是用来保存学生家务劳动实践过程的资料和成果,比如,照片、记录表和评价表等。班主任可以通过“家务劳动档案袋”,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同学和学生自己对他在家务劳动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这种全面的综合性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深化自身的劳动习惯。在家务劳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设计自己喜欢的“档案袋”。随着课程活动的开展,学生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资料都可以放入到档案袋当中,比如,表扬信、家务卡和家长寄语等,这些过程性资料不仅可以充分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会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深化。
三、结语
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一个好习惯的形成,最少需要21天以上的坚持。低年级的学生自制性较差、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在家务劳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指定详细、可操作的方案指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实践,同时,寻求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ZXDY0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