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林
摘要:心血管内科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大医学难题,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学而合理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权益的关键,更是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充分展现,对于医院发展以及医患关系的促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义,并对重症监护室的现状展开了研究,进而得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策略
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义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上涨,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而一旦病发却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患者死亡的几率非常高,这就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意义。由于心脏是人类生命动力的根本来源,因此心脏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关键器官,而心血管具有维持心脏功能正常运转的作用,所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极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二、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现状研究
(一)对于重症监护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仍存在部分医院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建设与管理认识不足,因此在战略意义上呈轻视态度,一方面缺乏严格而长效的监护管理规范,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与调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工作方法与模式上存在不足,并且欠缺创新与改革的意识,阻碍了重症监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重症监护室硬件基础设施落后
重症监护室与普通监护室具有鲜明的差别,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必须要具备应急能力,同时还会面临更重要、更复杂、更具难度的病症患者,因此其监护的重要程度与复杂程度也会大大增加,对于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等各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会更强。但是在当前医疗体系下,多数小医院或乡镇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条件。
(三)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重症监护具有较高的复杂度以及应急措施,因而对于重症监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需求也会更高,需要重症监护人员具备优秀的职业技术、强大的心理建设、稳重的应急心态、与患者完成有效交流以及临时解决应急用药问题的能力,这是达成重症监护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当前环境下,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在技术、心理、理论、操作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践策略探析
(一)从战略层面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进一步重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就必须要建立固定的评估机制,以有效性、效率、公平性、回应性等四个角度进行评估。有效性指的是目标实现的程度,即重症监护的最终结果;效率指的是监护过程中为达到最终结果而付出的代价,既包括医疗资源的投入,也包含医疗费用的支出,再结合监护结果评判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公平性则是指某一项指标的成本与收益在所有患者中呈均衡状态;回应性则是通过患者目标的反馈,确认监护结果是否达成其需求。在此评估制度之下,重症监护室的岗位负责制、出入室制、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都将达成,从而形成必要的约束与保障效果。
(二)加强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的有效性,必备的基础医疗设施是第一要素,因此医院在重视重症监护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全面完善医疗设施的建设问题,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建立基础平台;其次,重症监护保障体系也是护理工作建立的前提,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发展,可以构建良好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促使重症监护工作保持及时、畅通的渠道,为患者提供实时服务。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监督评估活动,形成以“策划、协调、实施、汇报、调整以及总结”为体系的工作思路,从而保证监护记录的规范性与完整性。
(三)全面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提供的是环境条件,全面的医疗设备提供的是客观条件,除此之外,良好的重症监护工作还离不开优秀监护工作者的贡献,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在技术、复杂程度以及前端性方面需求较高,这就需要相对应的人才支撑,因此医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理论认知,另一方面要训练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时还应磨练他们的心理建设,通过全方位的发展,以满足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需求,达成更加完美而高效的重症监护服务。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是当前医院必须要重视的内容,面对当前重症监护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医院必须要坚持从战略层面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三项策略,才能进一步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在四个评估机制中的优异表现,这既是促进现代医院发展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国民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熊艳.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對策[J].名医.2019 (07)
[2]孙营.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