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寻古

2020-05-11 11:48陆相华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莲花山山庄康熙

陆相华

莲花山,是我家乡的一座名山。莲花山和其他名山比较,看上去算不上高大雄伟,却也奇异伟岸。我出生的地方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八家村,莲花山就在村子西部约两三里处。由于从小读书在外,加上家境贫穷,从来没有什么雅兴去攀登,更没有看见过莲花山附近生长过莲花。为此,我也曾追问过一些长老,他们对这个问题也一无所知,只听说,这是一座奇异的山峰,这座山曾显过灵。我也曾听父辈们讲述过一段段关于“康熙爷微服私访”的美丽传说。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老者也一一作古,关于莲花山名字的由来,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团。由于多年漂泊在外,特别是父母也于近年来先后离开了人世,思恋家乡的心情,连同那梦魂牵绕的“莲花”之谜,使我得以认真考证起来。

《热河志》载:“敖汉莲,敖汉所产,较关内尤佳,塞外地寒,草木多旱黄落,荷独秋尚开,木兰回跸时犹有开放者,山庄移植之。”热河,中国旧行政的省份之一,位于目前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包括现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内蒙古的赤峰地区、通辽部分地区、辽宁的朝阳、阜新地区。我的家乡内蒙古敖汉旗在民国时应隶属热河省。按《热河志》上的说法,我的家乡敖汉旗确实出产过莲花。

“敖汉莲”,荷花的一种,又名热河冷艳,已从原产地绝迹80余年,目前主要盛产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为清皇家园林三十六盛景之一。主要分布区域为,中国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小河沿,应该是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的一个村,距离我们古鲁板蒿八家村约20里路。村名的来由因其周围少山,地处河边洼地而得名。如此说来,莲花山的附近生长过莲花是没有异议的。那么,《热河志》中“……木兰回跸时犹有开放者,山庄移植之”的“山庄”就是莲花山庄吗?或者说莲花山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带有没有重名呢?

我通过“百度”进行搜索:“莲花山站,站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莲花山村,邮政编码024308。建于1980年。离北京北站577公里,离通辽站259公里,隶属于沈阳铁路局通辽分局管辖。”这里并没有搜索到莲花山,而是搜索到了莲花山火车站。记忆里,“莲花山火车站”的原名是“八家火车站”。火车站的命名非常严谨,由于“八家”命名的火车站曾有过重名,所以,家乡的火车站才把“八家”改为“莲花山”。由此断定,莲花山在北京到通辽沿线仅此一座。

可是,莲花山能出产莲花这一极具历史价值的事件,史书上是否有过什么记载呢?

史记,1703年,康熙皇帝开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从而给后人留下了这美仑美奂集江南胜景与北部草原于一身的避暑圣地。早在康熙20年(1681年),原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喀啦沁、翁牛特二旗的蒙古王公就把塞罕坝牧场敬献给了康熙,供其行围打猎之用。1708年,山庄建成后,同属昭乌达盟管辖的敖汉旗王府扎萨克罗郡王垂木丕勒觉得自己对皇帝也得有所表示。于是命当地民工从水中挖出莲藕后,连泥带水一起放入大水缸中,旗王特派府中的家奴抬运,兵丁押运护送,途中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换一次水,终于将其成功移植到山庄的内湖中。自敖汉到承德市约有六七百里,家奴一路上人抬肩扛大水缸之辛苦可想而知。

双湖夹镜中的荷塘,是康熙皇帝钦定的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景。花开时节,康熙皇帝带着嫔妃前来观花赏卉,常常被水中竞秀、清芳冷艳的敖汉莲所迷恋,留连忘返。康熙五十年,皇帝命画工苏廷锡,专为敖汉莲写生,绘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瓶莲图》,供各位大臣欣赏;康熙六十一年七月,皇帝再命苏廷锡为两株瓶插的敖汉莲绘画,并让在场的七位内阁大学士为新绘制的敖汉莲吟诗,歌咏赞之。康熙爷自己也为敖汉莲赋诗:

毕竟天然造化工,

方能巧合古今同。

喷云百尺穿岩石,

瀑布千层点药丛。

波涌白莲承晓露,

溪浮绿盖动香风。

经声似脱红尘外,

泡影依稀宇宙中。

六十三年后,乾隆皇帝于避暑山庄观花,称敖汉莲“叶是仙盘花是杯,”“清风过处香盈袖”。见到那幅爷爷康熙命人精心绘制的《敖汉莲图》,顿时诗兴大发,赞赏有加,欣然提笔,题诗一首:

芙蓉出水塞垣开,

秋浦偏看锦霞栽。

十丈谁诚分玉井,

灵根真自敖汉来。

关于“莲花”,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也有详尽记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对莲花的描写与两位皇帝对荷花的描写却大相径庭。比如康熙皇帝的“喷云百尺穿岩石,瀑布千层点药丛。”以及乾隆皇帝的“十丈谁诚分玉井,灵根真自敖汉来。”都是与岩石和山峰有关,可见敖汉蓮的独特魅力。

那么,两位皇帝在诗中所提到的山石,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莲花山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又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谜团。搁笔数日,我通过度娘与维基的搜索,有一个人迅速地成为我关注的对象,那个人就是哈达清格。

哈达清格,字素斋,满洲镶蓝旗阿什太佐领下人。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被派任塔子沟厅理事通判。哈达清格一生最著名的著作便是《塔子沟纪略》。当时,塔子沟厅幅员辽阔,“北跨西喇木伦河,南抵长城,东界柳条边墙,西接八沟厅和乌兰哈达厅界,广袤5000余里”。现在朝阳市属各县(市)区及赤峰敖汉旗都属塔子沟厅管辖。哈达清格在《塔子沟纪略》中除了诗作《塔子沟八景》外,今之所见还有七首记景诗,也都写得生动形象,格律工整。《莲花山》就是其中一首经典之作:

雨过峰晴别有天,

飞尘从不落岩前。

白云一片联朝暮,

犹晤当时十丈莲。

由此看来,哈达清格也对当年两位皇帝盛赞“莲花山”上的奇景心存疑问。哈达清格用典之巧妙自然,可见一斑。

康熙、乾隆二帝很喜欢山庄的荷花,在他们的诗作中有许多是为荷花写的。康熙在《香远益清》诗中说:“出水涟漪,香清益远,不染偏奇……”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乾隆在题《冷香亭》诗中道:“四柱池亭绕绿荷,冷香雨后袭人多。七襄可识天孙锦,弥望盈盈接绛河。”七襄,织女星。意思是荷花满湖,仿佛织女织成的锦缎,远远与天河相接。还有一首题为《九月初三日热河见荷花》的诗也写得很美:“霞衣犹耐九秋寒,翠盖敲风绿未残。应是香红久寂寞,故留冷艳待人看。”这诗里所说的“霞衣”指荷花,“翠盖”指荷叶。“冷艳”呢,是从唐人丘为有“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的诗句中引申而来。这诗以拟人之笔塑造了荷花这位红衣女子坚强的品格,含蓄幽默,又有些俏皮,此诗在他写的诸多避暑山庄诗里也可称之为佳作。

乾隆皇帝喜爱荷花不仅题景、作诗,还在避暑山庄“月色江声”岛上为荷花建庙,名为“花神庙”。庙里供着十二位花神,佛像是用杉木雕刻的,外涂金漆,十分精巧,并将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尊称为荷花之神。周敦颐所作的《爱莲说》深得乾隆喜爱,六岁时即能背诵,因此还受到爷爷康熙的赞赏。

莲者荷也。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也有对荷花的赞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近春园”荷塘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而闻名,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现属于清华园的一部分,位于清华大学校园西面。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此处便是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由此推理,清华园中的荷花也有敖汉莲或家乡莲的影子,只不过朱自清先生生于江南,而又身在北平教书,故把莲花池说成荷塘而已。然而,先生还是没有绕过“莲花”: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关于莲花山上的蓮花何时销声匿迹,我无心寻觅。如今我身在江南,心在故乡,从莲花山的寻古中又探得很多幽静。

几年前,我和老婆孩子一起回老家看望母亲时,哥哥陪着我们一起攀登过这座令人神往的莲花之山。登山望远,老哈河万亩良田美景,尽收眼底。山环水绕,是我心中最宜人的地方。若能修一索道飞架南北,每到暮春,看河水陡涨;每到盛夏,看孩童嬉戏沙滩;每到暮秋,看金黄的麦浪环绕着老农翩翩起舞。若是再奢侈点,能够在有生之年,坐到莲花山的索道上看那莲花盛开,唱着一首《采莲曲》,那该是多么的惬意,那该是一番多么美丽的景象啊。

莲花山,我梦中的莲花之山!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莲花山山庄康熙
谒莲花山邓小平像
夏日度假胜地:承德避暑山庄
庄园夜宿
“兔”与“免”
如此原因
我所看见的美好
桃花也“任性”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