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隨着新课程的改革,作文在中学语文考试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作文中胡乱编凑、废话连篇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觉得作文难教,反复强调学生课后阅读、课后实践,专门的作文课开设得少,这不利于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本文以作文课堂教学为基础,谈教师应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一、准备好课堂作文素材
给出一段材料,写一篇作文,是中考作文常见的形式。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会给出一段材料呢?其实是为了限制范围,激活学生思维,做到有范围,又有自由度。现实中,学生多数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对社会的观察、生活的感悟相对较少,加上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都有待于拓宽。
因此,我会在作文课上专门为学生准备好素材,由一个点,扩充到相关材料的一个面。比如,为了训练学生对时事的敏锐度,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我以“中美贸易争端”为点,从各个角度准备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引导学生从“怎么看”到“怎么做”,最后写成作文。
对于议论性的作文,如果能够抓住时事热点、亮点,写得有理有据,能抓住评卷人的眼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精神也是很好的锻炼,不仅考试可以得高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大有益处。
这种训练,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大量准备。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的素材要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传达给学生丰富、有效的信息。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在课后阅读时,也会注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有效阅读。
二、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
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的比重也在提升,因为阅读能力对学生领悟汉语意义具有重大的作用,实用性非常强,小到阅读一篇使用说明,大到阅读一篇美文。学生只有感受到文字的价值和魅力,才能写出好作文,所以,阅读和作文关系密切。教师在讲解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特点时,可以适当地向写作课靠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好的文章,也会为学生写作提供思路。
比如,在阅读课上,讲解刘鸿伏的《父亲》这篇文章,文字朴实,感情深厚,可以作为作文课的模板。而且这篇文章里可用的素材也很多,汪曾祺先生写过《多年父子成兄弟》、《刘鸿伏——我写<父亲>》、罗中立的名画《父亲》、筷子兄弟的流行歌曲《父亲》,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
首先,让学生熟读《父亲》后,教师先从总体上提问:“这篇文章,让大家感动吗?”“哪些地方感动你了?”“是语言,还是结构,还是蕴含的情感?”“大家阅读过哪些关于父亲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解读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阅读刘鸿伏的创作笔记《刘鸿伏——我写<父亲>》和汪曾祺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个纵向深入学习,一个拓展阅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在语言、细节、心理刻画两方面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名画《父亲》和欣赏歌曲《父亲》,对父亲这一形象有更深刻的认知。文字之外的艺术形式,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对阅读教学的延伸和作文课堂的补充,引导学生立体地学习作文。
三、引导学生课堂作文实践
教师很少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作文实践,一些学生平时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读后感、周记也都写得不错,但到了考试的时候,作文却还是没得高分,这就是没有真正按照考试要求进行教学实践。
一是按时间节点,上好作文课。一般来说,我会专门抽出40分钟作为一次完整的作文实践课。在这节课上,注意训练学生的写作节奏,比如5分钟之内要完成审题,10分钟之内完成构思,列好提纲。提纲是作文课上必须完成的。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我手写我心,一篇文章写下来,往往与自己想写的相去甚远。提纲是对作文设定的框架,能让学生在既定框架内有效发挥,40分钟完成一篇作文。
二是注重正确的评价引导。一般在写作课上,我会先对学生的作文做整体评价,选出一篇比较好的进行欣赏,然后再选出一篇问题比较多、有代表性的文章,师生共同修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相传阅。这种方法效果好,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的作文课上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不写名字的,在交卷的时候,我会给出一个编号,所以教师可以准备一份名字和编号对应的名单,便于掌握情况。但是学生互相交流传阅的时候,作文只有编号,这样学生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
三是办好班级手抄报。在班级办好手抄报,半个月出一期,教师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投稿,文字可长可短,文体不限,由教师把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练笔,看着自己的大作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好评,作文兴趣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作文是体现语文能力的载体,教师应该将作文教学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只要认真思考,积极引导,认真地教,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快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