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激发“不可能”

2020-05-11 06:15王静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本能童谣小老鼠

王静

本期绘本故事《小老鼠下灯台》改编自经典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对于宝爸宝妈们来说这则故事既让我们感觉熟悉又使我们感到陌生作者将对幼儿教育的深刻思索融入到经典童谣中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诉说小老鼠的故事画面的密切配合更是使古老童谣仿佛披上了时代的袈裟折射出熠熠的智慧之光

故事伊始,画面进入到一户农村人家的厨房里,灶台旁连接着一个土炕,土炕上是一张老旧的桌几。一盏火光冉冉的油灯照亮周围的一切,在光影交错与摇晃中,呈现出宁静温馨之感。这让接下来出场的小老鼠们也显得柔和可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开头一句直接将故事推向高潮,一只饱食灯油的小老鼠,颤颤巍巍地站在灯台的油盘边缘,看着已经下了灯台的哥哥,顿觉灯台很高,吓得不敢下来了。

这样的画面仿佛我们孩子的某一个时刻。幼儿会突然对一件事情产生畏惧,或是不敢踏上正在运作的手扶电梯,或是不敢从一截并不很高的台阶上走下来,或是见到小动物就哇哇大哭。我们或许会觉得孩子“胆小如鼠”,有时甚至会嘲笑他们。其实这可能只是对陌生环境的短暂恐惧、对某件事情的突然不自信等导致的。如果我们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便把“胆小”固化成了孩子的性格。但如果我们给予孩子克服恐惧的方法和积极的鼓励,那么结果就可能大不相同。

绘本故事《小老鼠下灯台》中,为了帮助小老鼠走“下”灯台,老鼠一家可是费了好一阵功夫。小老鼠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相继赶来,一边安慰小老鼠,一边为小老鼠加油鼓劲,并且还为小老鼠提供了不同的下灯台的方法——“小小心心往下爬”“叽里咕噜翻跟头”“咯噔咯噔往下跳”“哧溜哧溜像跳伞”。“叽里咕噜”“咯噔咯噔”“哧溜哧溜”这些拟声词的运用生动活泼,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也让读者们在脑海中想象出這些动作的画面。

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耐心引导,或许不会马上奏效,但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种种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帮助到孩子,因为教育是有延时性的。

尽管有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的鼓励和出谋划策,小老鼠仍然不敢迈出下灯台的步伐,难以克服心中的恐惧,只能在灯台上缩着身子哇哇大哭。万般无奈之时,一只大猫咪出现在了小老鼠面前。这可把小老鼠吓坏了,为了躲开大猫咪,小老鼠“叽里咕噜”地就从灯台上下来了,还不偏不倚滚进了老鼠洞,避开了大猫咪的追杀。老鼠妈妈夸奖它“你的胆子可不小”,险中逃生,小老鼠的机智勇敢得到了一家人的掌声。

看似胆小的小老鼠,在遇见危险时也能克服对灯台的恐惧,进而克服对天敌的恐惧,成功使自己摆脱困境。这或许是本能使然,但在孩子的成长中又何尝没有这种积极向上的本能呢?正因为这样的本能,我们在身处逆境之时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潜能,使在顺境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正是这些由“不可能”到“可能”的转变促成了孩子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

《小老鼠上灯台》源于东北地区的老人哄孩子的童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中,这则童谣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同时还有歌曲和影视作品的呈现,不断丰富着这首童谣的内容和形式。而绘本故事《小老鼠下灯台》将这则童谣的再一次改编现,赋予了故事更多的新时代特色。标题上由原童谣的“上”改成“下”,这一改动将故事的焦点从一只可怜又可笑的小老鼠转移到如何解决下灯台的问题上。故事也用较大的篇幅描述小老鼠的家人对它的鼓舞与支持,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将当下时代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地位凸显出来,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在趣味阅读中反思。

(责任编辑:李明军)

猜你喜欢
本能童谣小老鼠
阅读理解专练(三)
用道
快乐童谣
追逐小老鼠
逆本能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吉米问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