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
民谚云: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可见幼儿期的亲子教育对人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日及我国台湾,以全面发展思想与整体育人理念为本位,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平等沟通、情感互动而进行的生活对话、感性思考与智慧启蒙的教育方式。
亲子教育是爱的教育。这是一个爱的播撒与传递的教育过程,重点是有效树立“亲己、亲子、亲人、亲情、亲仁及亲物”的教育观念,真正塑造“亲子教育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的文化意蕴。唯有如此父母才能以“推己及人”的方式,将亲子教育从“推己及子”扩大到“推子及人”与“推人及情”,推到“推情及仁”与“推仁及物”的博爱教育。
亲子教育是习惯教育。这是父母的榜样示范活动与孩子的心理模仿行为间的互动教育过程,以培养自信对话、自主行为与自觉学习等习惯。父母能否与孩子成功地沟通取决于孩子表达意见的权限,应当充分利用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去探索验证,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原则,倡导孩子从小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着重从衣、食、住、行、卫生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如养成勤洗手、有步骤,爱干净、喜穿衣;用筷子、分餐制,不挑食、不暴食;拖地板、擦桌子,爱家庭、喜整洁;过马路、守规则,行世界、观风物等。
亲子教育是智慧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丰富思考能力的智慧教育过程。脑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大腦发育从出生到六七岁,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以上,因此入学前着重通过绘本认字阅读方式,提升其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着力通过外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路径和现象观察—问题发现—科学推理的科学创造模型,促进儿童的思维成长,以培养孩子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丰富生活的思考能力。
亲子教育是生长教育。保护孩子发现世界的好奇心,就是要保留孩子的问题火种,不要以“这个问题想它干什么?”的回答来敷衍孩子。保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赋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帮助其找寻方向,让孩子成为自己。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情趣,以静待花开。父母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在长时间的坚持下,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能促进亲子交流和习惯养成。让孩子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培养其共情品格。通过放鞭炮、包饺子、猜灯谜等活动,实现成人与孩子的平等对话,进而培养其团结、勇敢、无畏与坚毅的品格。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