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入,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地图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关系着地理课堂教学高效成果的实现。但目前的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却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剖析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开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针对地图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的同时,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重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78-1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重要性
地图作为一种可以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来说,相对于文字的表述,具有更加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显著特点,而且它也能生动的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加准确的表现出来。因此,它不仅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也对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将地图教学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充分的发掘出地图在教学中的价值,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出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让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同时,真正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而且地图教学的有效开展,还可以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模式,通过教学的生活化,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掌握,从而抓住学生们好奇心、探究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让止步不前的地理教学效率有所改变。
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于学生地图兴趣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
俗话說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同样适用,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于地图的好奇和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却并未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简单的认为只要将地图内容记下来便可,从而忽视了兴趣对于学生们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巨大影响。甚至出现了由于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恰当,打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自信心的现象出现,让科学、合理的地图教学理念得不到有效开展,让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地图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填鸭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图表感知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空间感知能力的增强。如此教学只能让学生们缺乏相应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力,惯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地理综合素养的提高无益,也不利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地图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标准和要求也得到不断的优化,虽然地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些许的关注和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地图教学模式却缺乏相应的创新,不能与相关的教学内容真正的达到有效融合的教学效果,割裂性的教学方式,让地图教学的真实有效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多元化的课堂方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们与老师的认可,但在目前的高中地理地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制约,让部分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难以进行有效的改变。当面对不同的地图类型时,不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枯燥,让学生们对于地图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优化策略
1.培养学生们的地图兴趣和应用能力
我认为要想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地图兴趣的培养是要迈出的第一步。而学生地图兴趣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将地图教学和地理教学真正的整合起来,既要进行地图教学的有效开展,还要将地图教学紧密的融入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在积极运用地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科学创新,激发、培养学生的地图兴趣,从而能让学生们挖掘、理解出地图中所隐含的信息和内容。
学生地图灵活运用能力的实现,是高中地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提升学生地图学习系统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平时的地图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于地图会看、会识,还要在面对不同的地图时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地图中隐含的信息进行研究的同时,实现地图与地理知识的有效结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采取多元化教学策略
在面对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在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调整,及时的通过有效的信息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还可以通过更为灵活、新颖的教学素材参与到地图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进一步分析、探讨,在结合已学地图知识的同时,预测、掌握下一步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地图兴趣的同时,实现课堂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改变过去单一教学的地图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多元化,实现地图课堂教学的全新化、立体性。因此,在面对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通过合理、科学的措施来进行教学的改进,从而推动地图教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山东 滕州 2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