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 目的 探究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不同入路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研究组实施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3个月内并发症(踝关节内翻畸形、钉道感染、切口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手术前后Mazur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14.3±20.2)min长于对照组的(87.9±12.6)min, 术中出血量(128.4±20.3)ml少于对照组的(142.6±25.3)ml, 首次完全负重时间(8.31±1.22)周以及骨折愈合时间(3.02±1.21)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98±1.35)周、(3.59±1.32)个月,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7.5%, 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5.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研究组患者Mazur評分(82.9±1.5)分高于对照组的(65.4±1.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实施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 但是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治疗安全性, 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不同入路方式;康复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33
Pilon骨折属于复杂性骨折, 在胫骨骨折中的占比能够达到3%~10%, 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粉碎程度严重, 且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缩、塌陷以及嵌压等情况, 需要及时采取手术处理, 达到治疗效果[1]。基于此, 抽取80例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 探究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不同入路方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26~46岁, 平均年龄(38.4±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9 d, 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12.3±3.8)d;高处坠落致伤患者20例, 交通事故致伤患者9例, 摔伤患者5例, 砸伤患者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 开放性骨折患者7例, 伴腓骨骨折患者5例。研究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25~47岁, 平均年龄(38.5±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9 d, 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12.5±3.9)d;高处坠落致伤患者21例, 交通事故致伤患者9例, 摔伤患者4例, 砸伤患者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27例, 开放性骨折患者7例, 伴腓骨骨折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诊断标准[2];患者均符合手术要求;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相关手术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 且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存在手术或者麻醉禁忌证;患者存在肝脏、肾脏以及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免疫系统或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存在外伤或者手术史;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者其他原因影响其参与本次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手术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 在其大腿中上段位置使用气囊止血带绑扎, 外固定支架安装完成之后使用C型臂X光机观察固定情况, 自根骨后内侧面以及骨颈向外侧分别穿入1枚固定针, 确保穿透骨两侧骨皮质, 完成后再次将2枚固定针固定在胫骨干位置, 再装置外部固定支架, 使用相应延长支架将踝关节间隙撑开, 如患者伴随腓骨骨折情况需要取后外侧切口对腓骨位置进行观察, 并使用克氏针以及钢板进行固定, 确保肢体长度的恢复, 另使用支架对踝关节进行进一步撑开, 自内侧切口位置对关节面解剖位置进行螺钉固定, 固定完成之后将延长装置放松之后恢复踝关节间隙以及下肢的长度和力线。
研究组实施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手术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患者手术体位为漂浮体位, 通过后外侧切口复位腓骨及后踝骨折块, 使用1/3的管型钢板复位固定, 手术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促进腓骨长度以及解剖力线的恢复, 确保腓关节距离的恢复, 使用T型钢板短螺钉进行固定, 使用前正中切口对韧带内侧骨膜下进行剥离, 切不可将伸肌支持韧带, 并将胫前血管神经束牵开, 将胫骨远端内侧柱和外侧柱分离, 在直视手术下确保各骨折块以及关节面下段位置组织功能的恢复, 并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确保做好骨缺损处植骨的填充。骨折合并后使用克氏针或者空心钉进行固定, 固定后使用C型臂X光机观察固定情况, 复位达到效果之后在胫骨远端前外侧位置安放L型解剖锁对钢板进行固定。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3个月内并发症(踝关节内翻畸形、钉道感染、切口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手术前后Mazur评分。使用Mazur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3], 评分包含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自主行走情况、自主行走距离、登山能力、下山情况、上下楼、跑步能力以及提踵情况, 总评分为100分, 评分越高, 则表示患者踝关节功能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14.3±20.2)min长于对照组的(87.9±12.6)min, 术中出血量(128.4±20.3)ml少于对照组的(142.6±25.3)ml, 首次完全负重时间(8.31±1.22)周以及骨折愈合时间(3.02±1.21)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98±1.35)周、(3.59±1.32)个月,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7.5%, 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5.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2. 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azur评分比较 手术前, 两组患者Mazu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研究组患者Mazur评分(82.9±1.5)分高于对照组的(65.4±1.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术在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时间比较长, 主要通过外固定支架的作用促进软组织、肌腱、韧带以及骨块恢复, 同时能够促进韧带和关节囊的重建, 能够达到一定的固定效果, 但是对于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较差[4-6]。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相比明显较好, 能够通过一个切口确保胫骨远端内侧柱和外侧柱骨折的暴露[7, 8], 能够促进手术的复位以及骨折的固定, 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软组织的剥离和牵拉, 能够降低手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的风险, 提升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效果[9, 10]。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首次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研究组患者Mazur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实施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 但是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治疗安全性, 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弛, 方略, 黄晓涛. 掌背侧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4):2174-2178.
[2] 王岩威. 不同手术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17, 33(10):927-930.
[3] 徐剑锋, 谢学义, 李金生, 等. 不同入路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四川医学, 2017, 38(2):174-177.
[4] 姚伟, 李能平. 微创前外侧入路下不同髋关节置换方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骨代谢、关节疼痛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20):2791-2793.
[5] 王锋, 余作取, 吴银生. 不同入路治疗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近远期疗效比较.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22):3402-3406.
[6] 郭俊超, 刘军科, 周丽品, 等. 经扩展劈三角肌与经胸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50-52.
[7] 芦浩, 徐海林, 姜保国, 等. 不同方式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 19(12):1052-1055.
[8] 丁东胜, 徐剑锋, 邹祝艺.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2):158-159.
[9] 郝廷, 冯卫, 薛飞. 刍议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0):11709-11710.
[10] 王恩梁. Load-sharing评分应用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24):3682-3684.
[收稿日期: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