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在层次与整体教学设计

2020-05-11 06:09夏玉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菊花层面母亲

夏玉桥

教学设计要追求整体性,避免零碎化,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效果。但在一些教学设计中,对语言学习的材料设置得过多,且互不关联,这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在哪里?在于对文本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更没有梳理清文本内部结构、内容及艺术上的层次,从而难以对一个材料进行多层次的设计。这样,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就显得零乱而没有整体性。

梳理文本结构上的层次,就能找到文本的线索。然后利用这个线索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线索,来展开教学环节,这样,就使得课堂结构具有整体性。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先梳理文本的结构层次。可以发现:全文以“看菊花”展开故事情节。首段是母亲让“我”去北海看花,但被暴怒的“我”拒绝了。然后是母亲再次叫“我”去北海看菊花,又被烦躁的“我”拒绝了。最后,也是在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一同去看菊花,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同样,课堂设计也可以以“看菊花”为线索,并以“看菊花”为核心内容展开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①以“看菊花”为话题导入课文;②说说你对文章中“看菊花”情节的感受;③品味不同时期“我”“看菊花”的不同情感;④从“看菊花”看文章的结构艺术;⑤从“看菊花”分析“我”心里成长的历程;⑥从最后一次“看菊花”看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这个例子看出:理清文本的层次就能找到文本的线索,找到文本的线索就能确定文本的核心内容。以核心内容为材料,紧紧围绕它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审美的熏陶、文化的传承,这样就形成了材料集中且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的整体教学设计。

梳理文本内容上的层次,把文本内容一层一层显现出来,这样就会发现更多的教学材料,也能够由浅入深地进入文本。一般来说,文本内容是由“语音语调层”“言语形式层”“言语意义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情感层”这五个层面由外到内构成的。“思想情感层”为其核心。古人“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阅读方法,就是在告诉我们阅读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也对我们是一个启示:作为指导阅读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一个材料,由外向内予以打通,以达到领会思想情感的目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案也极具整体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秋天的怀念》这一课中,我对品味母亲让“我”看菊花的情节进行这样设计。

1.从语音语调层面设计。请你给母亲的话标注语音及语调符号,并进入角色朗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坭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坨”“菊花开了”那个“开”字要读出重音。“菊花开了”语调要上升。“看看吧”语调要下降。在这个层面中,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进入语境。为后来更深一步体味语言打下基础。

2.从言语形式层面设计。把母亲前后两句话颠倒一下,改为“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北海的菊花开了”行吗?让学生反复默读并比较。母亲这时的语气是央求。原句表义为先说出理由,然后再提出要求。而改后的句子,有著一种命令性的语气,不符合母亲当时的心境。同时,原句把“菊花开了”提前说,也在突出菊花象征着的某种意义。改后的句子,好似“我”与母亲之间对“菊花开了”的意义有着某种共识。而此时,“我”并不知晓“菊花开了”的寓意。这样,让学生又深一层进入了文中的语境。

3.从言语意义层面设计。质疑:从母亲那个“挡”的动作,说说母亲为什么执意让“我”“看看”菊花?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因为母亲感到窗外“唰唰啦啦”飘落的树叶萧条冷落,会让“我”更悲伤,所以母亲把“我”的视线挡住了。母亲执意让“我”看菊花,其实是让“我”看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乐观地对待生活。这一连两个“看”字,就在表现母亲对“我”的迫切希望。在这里,结合当时“母亲”的动作,学生对看菊花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4.从意象意境层面设计。让学生涵泳课文最后一段,沉浸其中,感受菊花的品格,并说说我们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出:菊花淡雅高洁顽强,对生命有着热烈的追求。那是一种恬淡优雅而又氤氲中一种积极乐观情绪的境界。这时,我们在引领学生感受菊花的形象,其实也是在感受母亲的精神世界。

5.从思想感情层面设计。通读全文,用心体会:母亲让“我”看菊花,表明了她对生活持有怎样的态度?这时,学生就会把前后文主要内容相关连起来,体会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也“要好好儿活”的道理及坚强乐观的情感。

梳理文章艺术手法的内在层次,利用艺术手法间的内在包含性,引导学生由词句修辞手法赏析向段落篇章表现手法过渡。这种有梯度的鉴赏活动,课堂教学可以收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这是本人运用这种理念,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所生成的课堂实录。

1.读出情感,知晓语句的修辞手法。

师:读文章结尾段落,并说说“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一句中“热烈而深沉”该怎么读。

生:语气要读得炽热而又凝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并列短语在传达着一种心境。一种持久地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心境。

师:再用心琢磨一下,看看怎样读才能深入语句的情境中。

生:读此句,不是在读花,而是在读人。这是一个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把花当作人来写,赋予花人的性情。你只有把花当作人来读,才能读出那种情感来。

2.读出意象,感受铺陈排比的句式。

师:既然把花当作人来写,那么,此花表现了品格与精神?再用心地读一读。

生:“黄色的花淡雅”一句是从外形上表现菊花素净雅致;“白色的花高洁”一句从内在品格上表现了菊花高尚纯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一句在赞赏菊花昂扬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

师:这是一个从多方面表现菊花形象的句子,在修辞手法上叫什么,如何读?

生:排比。要有层层递进的语气,在情感上也在一层层升温。

师:这个排比,是从形式上说的;在内容上,叫做铺陈。它是从多个方面在展示菊花的美。

3.读出意境,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艺术。

师:作者看花,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作者看花,感受到了菊花那种不畏严霜的盎然生命力。他在为菊花的精神所折服。此时,他会想念母亲。尽管自己带着病痛,尽管家境极为艰难,但是母亲她一时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两次要带儿子去看花就是明证。

生:这里面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在这里,有菊花精神给“我”的振奋,有看到菊花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还有自己深深地悔恨之情。

师:这些也引得读者发生共鸣。这是一种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再想一想:为什么上两次看花都没有看成,这次看花为什么看成了?

生:这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前两次是作者的心境极度地暴怒烦躁,而这次,他的心境已平息了下来。他开始重新认识母亲,重新思考母亲的话,似乎感到母亲的话很有道理。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若是母亲在世时,作者和母亲一同去看花,能看到这种多姿多彩、泼泼洒洒的烂漫景象吗?

生:或许有那么一点,但绝对看不出这种浓烈的情感。这时,作者对母亲“好好儿活”一句有了理解有了情感体会,才会看到这种景象。

师:是的。那菊花所呈现的乐观坚韧气质,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番精彩的精神,正是作者内在心境的投射。

生:老师,我明白了。此时,作者因菊花触动而生情,又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菊花上去,这就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表现艺术。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句段篇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层层包容的关系,我们解读其艺术形式,最好从句开始,然后到段与篇。这样,学生在鉴赏课文的艺术形式时,一则省力,二则易懂。

课堂教学,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解读文章的层次上。解读结构上的层次,有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解读内容上的层次,会使得教学内容的丰满;解读艺术上的层次,能促成鉴赏活动不断地在拓展。同时,整个教学活动也就呈现了极强的整体性,课堂效率也就随之得到了提升。

[作者通联:安徽五河县临北中学]

猜你喜欢
菊花层面母亲
菊花赞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