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皮影”:100年的家族梦想唱到今

2020-05-11 06:09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飞锣鼓皮影戏

王蕾

唤醒“星星的孩子”

时间:2019年6月初

坐标: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白色的幕布上,两只大公鸡为了抢一条虫子,你来我往,斗得不可开交,试探、示威、翻滚、咬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合着锣鼓点儿。敲锣鼓的是马默轩,“总导演”则是马飞,只见他手握连接着影人的竹签,捻指、抖腕、耸肩、扭腰……如痴如醉,如疯如魔。台下的观众跟着手舞足蹈,又唱又跳,乃至忘我地大声尖叫。马默轩刚报出“演出到此结束”,观众们就纷纷涌入幕后,用力拥抱他们,不停地用瑞典语和英语说“谢谢”……

这看似平常的场景却是马飞和马默轩最不能忘怀的一幕,因为这些观众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星星的孩子”——自闭症患者,疾病使他们拙于交流、对外界反应漠然,这样的高度认可和热烈欢迎实在太罕见了!连瑞典旅游司的司长都说:“没想到皮影戏对自闭症患者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瑞典有多少自闭症的小孩啊!明年务必要请‘马派皮影来为我们多表演几场!”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还专门给马飞写了一封信,感谢他为增进中瑞两国人民的友谊所作出的贡献。

选择,从被动到主动

“唐个三藏——将马了催,你让我催动马匹奔向西啊北啊——西方取经也不容易啊——一走啊就是啊几万呀里啊——”

100多年前,锣鼓响起,光影变幻,伴着粗犷苍凉的“魔调”,马飞的爷爷马信昌开创了一度名震淮河流域的“马派皮影”。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光影的精巧解读,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声电影”。马派皮影戏人物面部线条圆润、造型灵活,表演则以武戏见长,高明的表演者可以同时操纵十来个影人儿,翻滚、弹跳、打斗……纷而不乱,生动地诠释了皮影戏的最高境界——“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光阴流转,黑白的皮影逐渐变成了彩色,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皮影也成了马家几代人安身立命的本钱。

马飞六七岁时就跟着父亲马厚礼学皮影,12岁随爷爷登台表演。“魔調”非常考验唱腔,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号嗓子。“早上父亲只要咳嗽一声,我就立刻跳下床,到外面去号嗓子。冬天没有鞋穿,就光着脚站在那里。”那段回忆很不愉快,“我没有童年。因为父亲逼着我学皮影,只让我念到三年级,我恨了他很多年。”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皮影的魅力终于将马飞彻底征服。他也逐渐理解并原谅了父亲:父亲固然阻断了他的学业,却给了他皮影这支宝贵的传统文化根脉。

1976年,皮影迎来了“黄金时代”。在马飞的老家灵璧县,全县最多时有24个皮影班子,马家就有4个。“戏金是每场5元钱,月平均收入能达到120元。当年鸡蛋2分钱一个,猪肉5毛钱一斤,一个县委书记月工资才18.5元!”马飞很自豪。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电视的普及,皮影在农村失去了市场,马家人纷纷转行。马飞换过很多种工作,但爷爷留下的一箱子皮影他怎么也舍不得丢,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也正因为这份“舍不得”,2011年,马飞听从一个朋友的建议,放弃了他称之为“暴利”的一家牙医诊所,来到合肥,重拾皮影戏。这一次,他是心甘情愿的。

人生如戏

理想非常丰满,现实却如此骨感。

“那是我过得最艰难的一年,表演都是纯公益的,没有收入。8平方米的房子,240块钱一个月我都租不起。还要买皮子、做道具……没钱的时候,跟家人要,跟亲友借,次数多了,他们都觉得我走火入魔了……不过我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几代人的心血不能在我手里断了线!这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马飞知道,对皮影最好的保护,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它。子女们的人生轨迹都与皮影无关,他只好请来年近八旬的四伯父帮忙,爷俩赶庙会、做义演……忙得不亦乐乎。2014年,四伯父去世时对马飞说:“小三啊,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没有人帮你了,你连个打锣鼓镲的帮手都没啦……”

只剩下一个人的马飞,该如何接续这份传承?他想收徒,可是压根无人问津,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人生也是一台戏,命运是最好的编剧,在你濒临崩溃的时候,悄悄埋下峰回路转的机遇。就在这时,马飞的侄子马默轩出现了。

默轩五六岁时,看到马飞给皮影上色,就伸出小手指点:“三大(三伯父)啊,我觉得这里应该上红色,这里黑色最好……”竟然跟马飞不谋而合!马飞眼前一亮:这孩子有天赋!可是,自己的儿女都不愿意学皮影,他敢把小侄子拉进这一行吗?误了学业和前程怎么办?

但马默轩命中注定属于皮影,看到三大雕刻的一幅“喜羊羊”,马默轩一眼就迷上了,“特别有立体感,跟电视里的喜羊羊一模一样!”“我要跟三大学皮影!”他天天跟父母吵,终于说服了父母,拜三大为师。

小默轩从打鼓开始学,“一心二用”,一手铙,一手鼓,铙一下,鼓三下,两个声音不能混。才学了7天,马默轩就打得有模有样了。接着是唱腔、画稿、雕刻……“终于后继有人了!”马飞对这个聪慧的小徒弟简直是如获至宝,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现在,马默轩已经掌握了不少剧目,别看他人小手小,同时拿十几根竹签、指挥四五个影人不成问题。今年是鼠年,爷俩准备了一个新节目“老鼠嫁女儿”,画稿、雕刻,都是默轩独立完成的。

朴素的愿望

“心要静,表演要狂!”这是马飞的口头禅。“静”与“狂”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在马飞身上,达到了奇异的和谐统一。

静,指的是皮影制作,画稿、雕刻、上色,都要一丝不苟,一个小细节失误,可能就要从头再来。

“你演皮影,皮影也在演你。有的人演死,有的人演活。”这区别在哪儿呢?就是够不够“狂”,能不能融入角色,人戏合一。“锣鼓镲一响,人就得进入状态,不狂不出戏。”

马飞看上去非常结实,充满活力。他认为,皮影对自己的健康功不可没。皮影戏的动作幅度特别大,上下肢关节、肌群有节奏地运动着,可以防止关节僵化,促进平衡机能,预防肌肉萎缩。演皮影既要全神贯注,又要一心多用,手、脑、口、心联动,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正因为皮影是一项老少咸宜的绿色娱乐,今年,马飞除了继续做“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下基层等公益活动外,还准备建一支老年皮影社团。“教他们些文戏,学起来不难!”

作为安徽省省级“非遗”马派皮影的传承人,马飞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他的皮影比一般的皮影大得多,表演起来却格外灵活;他的孙悟空可以一气翻上几百甚至几千个跟头;他每年都要琢磨出几个富有本土特色的新剧目,《铡美案》《少年包青天》《少年李鸿章》……相继推出。

马飞有个朴素的愿望:让全国知道,安徽的皮影好!再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皮影好!看着14岁的小侄子熟练地用皮影演绎出历史沉浮、人生百态,马飞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他对马默轩的要求是“到20岁,你得超越我”。

猜你喜欢
马飞锣鼓皮影戏
我们来演皮影戏
邵伯锣鼓小牌子
皮影戏
Air entrainment of hydraulic jump aeration basin *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Energy dissipation of slot-type flip buckets *
Standing wave at dropshaft inlets*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A new design of ski-jump-step spillway*
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