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袭,中国各地医疗机构吹响了驰援湖北的“集结号”。他们成为逆行者,放弃与家人团聚,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奔赴武汉救护前线。他们在人海里穿行,背影清晰高大;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病房内冲锋,只是一个个模糊难辨的轮廓……
疫情就是召唤,防控就是责任。1月25日,山东派出了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16天内,山东已有1266位医疗队员奔赴到湖北,支援抗疫一线。来自山东省淄博桓台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宗玉就是医疗队的一员。他说,“我是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支援湖北,责无旁贷!”
1月24日23:45,张宗玉接到所在医院发出的“关于山东省选派第二批参加援助湖北疫区医疗队征集报名信息”,他毫不犹豫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早在春节前,看到全国各地的疫情新闻后,我就下定决定要去湖北”。
危机面前,张宗玉挺身而出,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
2003年,“非典”疫情在国内爆发,桓台县人民医院紧急成立了由影像、检验、耳鼻喉等多专业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因为那时候桓台县人民医院还没有重症医学科,会使用呼吸机的张宗玉也就成了五人应急小分队中最年轻的队员。那一年,他工作未满三年,爱人刚刚怀孕;2008年,5·12汶川地震,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支援地震灾区,当时淄博市对口援助北川县香泉乡,张宗玉主动请战,在灾区工作了整整两个月;2009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出现,桓台县出现疑似病人需要隔离治疗,张宗玉又一次请缨,病人被安置在老院区,他值班24小时,休息24小时……
但是这一次,张宗玉知道和以往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感染疾病的风险,甚至是生命危险。
张宗玉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工作也很忙,还要照顾青春期的儿子。为了更加安心的工作,他们把年迈的父母送到弟弟家中,桓台县人民医院的领导、同事都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准备好了防控物资。县里、市里还为他送行。临上车前,儿子叫住了他,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转身的那一刻,张宗玉流泪了,儿子长大后,这是父子俩第一次拥抱。
在济南机场,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对138名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员表示,全山东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总领队李丕宝接过队旗,带领大家宣誓,张宗玉感觉热血沸腾。
张宗玉说:“从出发到机场,从登机到下飞机、行李搬运,从机场到酒店,一路上听得最多的就是致敬,看得最多的就是期待、祝福的目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名医生,职业责任感让我义无反顾。”
医疗队从济南机场飞赴湖北黄冈,开启了驰援黄冈抗击疫情之行。作为毗邻武汉的地级市,黄冈是继武汉之后,第二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确诊人数突破千例的城市,疫情来势凶猛、各项准备不充分,加上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黄冈疫情防控面临医护力量不足、防疫物资短缺、床位紧张等各类突出困难,备受各界关注。
在黄冈,张宗玉和自己的队友们并没有立即工作,而是进行上岗前的规范培训,所有医护人员都在认真学习“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规范”,这为下一步抢救病人制定了范本。而后又再次培训三级防护,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
“自己的衣服穿在最里面,穿上洗手衣,然后帽子、口罩、防护服、手套、鞋套,这是第一层,穿完这一层之后,再穿帽子、戴口罩、一次性手术衣、手套,穿上鞋套,最好戴上护目镜,这就是第二层。” 张宗玉说医护人员穿好防护服的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0分钟。“只有保护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救治病人”。
2月1日,张宗玉终于走上了“战场”,为了尽可能节约防护用品,减少值班时上厕所的次数,他从上午就没有饮水,以防万一,他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
在黄冈职业学院公寓临时改造的医院里,张宗玉与前一班医生交接之后,负责在一楼接诊患者。黄冈其他医院疑诊病人都转到了这家医院诊治,张宗玉负责问诊、书写病历,把好入院病人的第一道关。“病人比较多,我穿着防护服必须大声说话才能和病人正常交流,偶尔当地的方言我听不懂,还需要当地人做翻译,害怕遗漏了病史,嗓子很快就哑了,又不能喝水,两个小时后,身体出了很多汗,还有一点头晕目眩的感觉,那种滋味特别不好受,但病人还是很多,只能坚持。”张宗玉说,虽然很累,却很感动,很多病人对他们说,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对自己的关怀。
6个小时之后交完班,就可以脱下防护服了,这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危险的一步,防护服不接触病人就没有风险,但是接触之后,衣服上沾满了病毒,这就要求每脱下一个物件,就得手消毒一次,必须格外小心,一旦出现问题,病毒沾到皮肤上或者沾到身上,就有被感染的风险。虽然很是小心,但意外还是出现了,张宗玉在摘下口罩时,口罩外部不小心碰到了自己的脸,张宗玉说:“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迅速平静下来,立刻闭上眼睛,让队友用酒精喷洒我的面部,才放下心来。脱防护服,我用了一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进门换拖鞋,手消毒,把自己在最外面穿的衣服放在桶里,84浸泡消毒、洗好晾上,然后去洗澡。”待这所有的事情全部完成后,才能喝水吃饭,之后把一天的流程在脑海中梳理一遍,记录下心得体会。
2020年1月28日晚,黃冈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启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黄冈市中心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已完成,原计划2020年5月整体搬迁。疫情当前,黄冈市卫健、住建、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协作开展装修收尾、硬化亮化、清洁楼层、布置病房等工作,确保了1月27日各项工作完工。
1月28日上午,医疗队员正式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晚上10时31分,黄冈市中心医院开始转运发热患者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治疗。而在前一天傍晚,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就接到通知,全面接管医疗中心医疗工作。
2月2日凌晨2点30,张宗玉所在的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也出发前往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我们很快投入了战斗。我们小组被安排在七楼西病区值班,这一个病区有50个病人,其中有几位是危重病人,换好防护服,与上一组战友交班,迅速熟悉电子病历系统和医嘱录入系统的操作,然后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我主要负责查看病人医嘱、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并随时通过对讲机与病房内医生交流沟通,共同商定最佳治疗方案。尤其是几个危重病人,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协商,制定出最佳、最个体化的方案。这一忙就忙到了上午10点。”张宗玉说。
2月5日上午8点半,张宗玉从驻地去往医院,换上防护衣后开启了自己的工作。病房里的一些病人在患病后情绪一直不好,对于病魔极为恐惧。张宗玉告诉他们现在用的药物是国家调拨的最好的药物,这里的医生是山东派出的最强大的医疗队,所有的醫护人员都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战胜病魔,所以他们一定要遵循医嘱,安心养病。
病房内最危重的病人是一位78岁的老大妈,老人平常心脏功能很差,此次又感染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她很虚弱,咳痰无力,胃肠功能也很差。老人家呼吸费力,持续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其实真正的投入战场,看着那些垂危的生命就忘记害怕了,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救人。”张宗玉说。“她一直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求生欲望,而我看到监护仪上的数字和呼吸机的设备参数后,则感到后背发凉,我知道她的病情太严重了。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决不放弃每一个人,决不放弃每一个机会。”
张宗玉首先鼓励老人咳嗽,尽量把痰排出来,然后弄了一些温水喂给老人湿化气道,他一直不断地安慰和鼓励老人家,协助护士帮大娘拍背,张宗玉知道病人咳出的飞沫含有病毒,落在身上会有感染风险,但职业责任感还是让他勇敢坦然面对,根据病情积极调整呼吸机参数,联系医疗专家通过对讲机共同商量治疗方案……经过团队不懈的努力,老人家病情稍有好转。
“张医生,15床腹泻了”
“张医生,17床恶心”
“张医生,19床发烧了”
“张医生,25床病人情绪不稳定”
……
“来了”,“来了”,“我来看看”……病人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身体的、情绪的,医护人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及时给予处理,大声说话,和病人持续交流,防护服不透气,汗水一直流,又不能喝水,平时的一个简单工作,因为防护服的关系,难度加大很多,张宗玉时常有透支的感觉,那时候他就靠在墙上休息一会儿。直到下午4点,同事来接班,张宗玉一天的工作才算暂告结束。
在黄冈,张宗玉不能照顾有病在身的父亲,错过了儿子的生日,每天都在和病毒做着斗争,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极其温暖的,妻子把对他的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从未间断过,一直嘱咐他要注意安全。领队李丕宝为了保证下夜班的医护人员能够吃上热饭,在宾馆的大厅放上了保温箱,饭菜放在保温箱里暖着,当地医院尽力而为地提供着防控物资,黄冈当地人民也送去了自己的关心。
张宗玉说:“虽然很辛苦,但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特长,当祖国正好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就像人民子弟兵、新闻记者等很多行业都会永远冲在危险的最前沿一样。这是职业责任感,也是共产党员的情怀和担当。习总书记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习总书记教诲,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