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东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油菜籽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提高种植和管理技术,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油菜籽;栽培;高产
油菜子耐寒性強,生长周期长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的含油量约占种子干重的35-45%,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
1 选用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在因素,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各品种的增产优势,要因地制宜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和农业部推荐的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中熟、中晚熟的优质高产杂交良种。如:湘杂油4号,油研10号,油研50、万油25等。
2 适期早播
根据气候、种植制度和品种特性,抓住有利时段,适期早播,利用冬前温光资源,避免秋季连阴雨的危害,促进秋发,形成壮苗越冬,为高产奠定基础。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坝区为9月中旬上候,其它地区为中旬下候;中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推迟7-10天播种,早熟品种比中熟品种推迟7-10天播种。
3 培育壮苗
培育矮健壮苗、适时早栽是夺取油菜高产的关键环节。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保证年前有较大的营养生长体和健壮的根系生长,为春后迅速转向生殖生长,形成大量分枝花序和有效荚果打下基础。必须革除苗床面积小,栽老弱苗,高脚苗的习惯。
壮苗的形态特征是株型矮健紧凑,叶密集丛生,根颈粗短,无高脚苗,弯脚苗,叶数多(6-7片),叶大而厚,叶柄短,苗高17-20cm,根颈粗0.6-0.7cm;主根粗壮,支根、细根多;无病虫害。
培育壮苗的技术环节:(1)选好留足苗床地,苗床应选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肥沃疏松、靠近大田且两年未种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5-7,每亩苗床播种0.5公斤左右。(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整地应做到“细、平、实”,才能保证播种时落籽均匀,深浅一致。苗床按1.3-1.7m开沟作厢,以便田间管理。苗床底肥,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20—30担,尿素5公斤,过磷磷酸钙20—25公斤,草木灰或堆渣肥100公斤,硼砂1公斤,将肥料均匀泼、撒在厢面上,欠入土中,做到土、肥混合均匀。(3)适时播种。(4)分厢定量,稀撒匀播。播前晒种1-2天提高种子的活力,将种子分厢定量并拌适量的草木灰均匀撒播,用细土或灰渣肥盖种。(5)加强苗床管理。苗床管理要做到两早两勤。①早间苗、定苗。油菜幼苗生长较快,间苗稍迟就易形成高脚苗、弯脚苗。一般间苗2-3次,齐苗后第一次间苗,将拥挤成丛的苗拔去,做到苗不挤苗。有一片真叶时间第二次苗,保持苗距3-6cm,做到苗与苗之间叶不搭叶。有三片真叶时定苗,保持苗距8-9cm左右。②早追肥。油菜种子小,出苗时即处于“离乳期”,必须及早追肥,方能防止老苗。一般在定苗时施第一次追肥,隔10天左右看苗酌情施第二次追肥。移栽前6-7天施一次“送嫁肥”促进多发新根,移栽后成活返青快。
4 整地移栽
4.1 精细整地
油菜对土壤及整地质量的要求 油菜需要肥沃疏松、水分适宜酸碱度(PH值)为5.5-7.5,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的土壤条件,才能满足良好的生长发育要求。油菜对整地的基本要求是深耕整细,较好地调节土、水、气、热之间的关系,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确保高产。移栽前1-2天欠细整平,清理沟内散土。
4.2 旱地
当前季作物收后深翻23-27cm,清除四周杂草,施足底肥,开好厢沟和围沟,以利排水。
4.3 适时移栽,提高移栽质量
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还必须抓紧季节适时早栽,力争冬前有较长的有效生长期。一般苗龄在25-35天移栽为宜,控制移栽至冬前应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以利形成壮苗越冬。为了取苗时少伤根,多带土,取苗前一天用水浇湿苗床。
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合理安排单位面积上的种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达到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的目的。根据土壤、施肥水平、品种特性和播期等,调整种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过稀过密都会影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生长,发挥不出品种的增产潜力。
5.1 合理密植的原则
(1)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施肥水平较高,排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密度宜稀,反之则增大密度。(2)早播早栽,生育期增长,密度宜稀,反之则增大密度。(3)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部位低的品种,种植密度宜稀,反之宜密。(4)低坝秋冬气温较高,油菜生长势较旺,株体大,种植密度宜稀;高寒山区宜密。
5.2 种植密度
种植方式实行条栽。即移栽时采取6尺开厢,行距1.2尺,株距1尺,每窝栽1株,亩栽5000株。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杂草防治
翻耕欠地前10天,亩用20%克芜踪水剂0.1-0.2公斤兑水40公斤喷雾或亩用10%草甘膦水剂0.5-1公斤加0.1公斤洗衣粉兑水30-50公斤喷雾。
6.2 病虫防治
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虫和菜青虫。
菌核病、霜霉病的防治:(1)水旱轮作,减少病源量;(2)用10%的盐水选种,剔除病籽和菌核;(3)清理三沟,排水防渍,降低湿度;(4)合理密植,建立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5)摘除老、黄、病叶;(6)药剂防治,在苗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霜霉病,初花期用500-1000倍液防治菌核病,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菜青虫和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