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月
后来成为“五大书记”的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1929年,他们都在哪里?
5个人,当时分成三拨儿。周恩来坐镇中央,在上海;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刘少奇、任弼时分别在沈阳、武汉等城市做地下工作。
5个人,有人在中央指挥,有人在农村割据,有人在城市奔波,共产党人的革命道路和城乡斗争策略尽含其中矣!
如果说,农村武装斗争,毛、朱是开拓者,那么,城市工人斗争,刘少奇则是奠基人。
在农村,井冈山的斗争,艰难困苦;在城市,与反动派的斗争,同样是在刀尖上舔血。
“城”“乡”两个方向的斗争,同样的苦难,同样的辉煌。
我想通过一扇门,看一看刘少奇在沈阳(奉天),怎樣出生入死,怎样野火春风斗古城。
这扇门,叫福安里,位于沈阳市区。
干将
1929年7月14日,刘少奇携爱人何宝珍秘密抵达沈阳。这里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
就在一个月前,中共沪东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当时的满洲,范围极广,包括辽、吉、黑三省全境,外加内蒙和热河一部分。
中央为什么派刘少奇去满洲?因为白色恐怖下,省委屡遭破坏,领导人多数被捕,党团组织损失惨重,工人运动群龙无首,迫切需要一员干将撑起危局。
刘少奇一到沈阳,旋即与省委接上头,并居住在奉天西北工业区皇字78号的一所普通住宅。如今,因为城市改造,刘少奇旧居早已移至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北院重建,这就是福安里4号。
不管工业区78号,还是福安里4号,在偌大的沈阳城里,都是普普通通的民宅。
刘少奇在这里仅仅住了8个月,却打开了满洲工作新局面,恢复和整顿了各级党团组织,还选拔优秀干部充实了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包括人们熟知的郭隆真、赵尚志、杨靖宇,都在刘少奇的直接关怀下成长起来。同时,刘少奇还成功领导了奉天纱厂工人斗争和中东路工人罢工运动。
天火
刘少奇秘密来沈阳时,刚刚31岁,一路以军人身份为掩护,身着白色海军服,英姿飒爽。但是,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一派斯文儒雅的举止,外加“大个子、白净脸、高鼻子、南蛮子”的鲜明特征,走在人群中实在扎眼。他只好以一个武汉失业工人的身份,到工人、农民中调查研究,开展工作。
最艰难处显奇才。在不长的时间里,他陆续恢复被破坏的各地党团组织,把握奉天、哈尔滨、大连、抚顺、长春、辽阳、鞍山等重要工业区工人斗争动向,主张抓住工人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从发动小的斗争开始,逐步汇合成大规模的工运斗争。
有“天下第一厂”之誉的奉天纺纱厂,进入刘少奇的视野。
这是一家1921年兴建的官僚买办工厂,2000多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工资只有5毛钱,又因为计件工资,订单不足,有的工人无纱可摇,一天没有一分钱收入,还常常被工头打骂虐待,出入工厂不自由,如在牢狱,工人敢怒不敢言。
刘少奇先是恢复了被破坏的纱厂党支部,向工人宣传为什么常年劳累却不得温饱,以及生存必须斗争的道理,同时组织多次小规模的斗争。“小斗争”启发了工人团结起来的“大觉悟”,工人从胜利中看到了活路。
每天每夜,出入于福安里的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宛如盗火者,正在把天火传导到工人运动的干柴之上。
福安
沈阳,到处龙潭虎穴,杀机四伏。
就在刘少奇来沈阳的第三十九天,也就是1929年8月22日,他不幸被捕。
原来,省政府和奉天纱厂为剥削工人,从7月份开始只给工人开一半工资,另一半打白条,而且不再发现大洋,而是发贬值的奉票。省委与纱厂党支部研究,由支部出面串联工友,决定向资本家提出要现大洋并不得拖欠的要求。结果,资方迫于工人压力,同意发现洋,然而省政府却不同意,通令各地工资完全发奉票,按七成现洋作价。工人拒不答应,决定罢工。
刘少奇为了更好地指导罢工运动,在8月22日下午与省委组织部长孟坚来到奉天纱厂北大门,在对面的小树林里,等待纱厂支部的同志下班。不料,下班时间过了,还不见来人。刘少奇觉得事情不对,刚要离开,厂警拥出大门,猛扑过来,刘少奇和孟坚遂遭逮捕。
刘少奇被捕后,从纱厂解送到商埠地三分局,再到奉天高等法院检察处。
面对敌人的审讯,刘少奇从容不迫,坚称自己是“武汉失业工人”,闯关东谋生来了,而绝非“闹工潮”。狡猾的敌人质问“工人为什么没有手茧子”,刘少奇回答自己是“排字工人”。敌人查无实据,只得释放了他和孟坚。
很多回忆录记载,刘少奇在沈阳被“取保释放”后,福安里的省委机关,依旧“福安”,党的组织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中央决定,刘少奇依然担任满洲省委书记,他被捕前细心安排的各项斗争与工作,一直在顺利展开。
也许,“福安”这个名字真的很神奇,它一直福佑着满洲省委的安全,直到“九一八”事变,省委机关从沈阳迁移到哈尔滨,这里的寻常巷陌所隐匿的红色指挥部,鲜为人知。
大本营
平安走回福安里的刘少奇,按照中央指示,安排布置好沈阳的工作,又匆匆赶往哈尔滨,领导中东路事件的工人运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往来于沈阳与哈尔滨之间。
福安里,始终是刘少奇的指挥部和满洲工人运动的大本营。直到1930年3月底,离开沈阳回到上海。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中央代表团从北京经辽宁沈阳,秘密访问苏联。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多次到辽宁视察工作。
我不知道,刘少奇后来每次到辽宁,到沈阳,会不会忆起“福安里”。那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热血……
走进新时代,“伟大的斗争”仍在继续。当年,刘少奇在辽宁的斗争精神、斗争艺术、斗争策略,依然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源头活水”。
走进福安里,缅怀刘少奇,挥笔写壮词,调寄《满江红》,词曰——
闹市深藏,福安里、树空人静。
斜阳下,青砖灰瓦,铁门铜磬。
野火未曾烧堡垒,威名何用敲鞍镫?
忆少年领袖在奉天,工潮盛。
纺纱厂,苍生醒。中东路,风烟定。
但青云故友,语嗔言冷。
两肋插刀争至理,一针见血医狂病。
算如今众口说初心,君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