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西
摘要:习近平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明交往观。“文明”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提出的文明交往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并以全球视角阐述各文明体间的交往,突破了传统意义的国家文明观。
关键词:习近平 文明交往观 新时代
一、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往观的形成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丰硕成果。全球化促使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一张相互联结的网,各国的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中更加丰富多彩。但这张网下的各个国家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文明等方面的不同,会产生摩擦和碰撞。要织好这张网,就要形成一套合适的交往体系,习近平提出的文明交往观恰恰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文明交往的应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和借鉴而形成的文明。”[1]这与西方文明观大有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和为贵,提倡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的发展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但决不会企图消灭其他文明。
中华文明是习近平文明交往观形成的历史前提。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而不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张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文明体之间不断产生交流和碰撞,一些个人利己主义、排他性主义等主张文明单一性发展的思想,不利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对待其他文明,应该在文明共存、文明交流和文明对话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文明,并坚决抵制阻碍自身进取的落后腐朽文明。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践,通过文明的交流和对话不断丰富和发展本国文明。
习近平文明交往观的提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文明交流互鉴思想能够增强文化自觉,从而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时代性和使命性。在文明交往中能够使中华文明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创造力,提高国际地位,形成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文明交往的实然性
文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全球视角出发,不同主体对于文明的态度具有差异性,部分观点呈现为文明的单一性,没有更好的体现出文明的平等性和包容性。
谬赛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由此可见,文明在世界各国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亨廷顿对待文明的观点太过于片面,各种文明之间的差异不只有碰撞和摩擦,还存在着交流和互鉴。实际上,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一直居于优越地位,更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停滞不前的,并且不同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应该得到尊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根据时代的变化摸索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战略决策,“一带一路”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提出正是以文明交往为基点,树立全局意识,秉持相互尊重的態度,追求互利共赢的局面。
事实表明,世界文明应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各种文明都需要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和环境。习近平提出的文明交往观恰是符合新时代文明交流的的产物,在尊重其他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往观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往理论内涵丰富,可概括为“一尊重,三超越”,即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全球价值取向出发试图建立全球文明交流共享模式,实现各文明体间的和谐共生与发展。
(一)习近平文明交往特征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2]p240由于地域、人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各地的文明呈现多元性,各有其特色,尊重文明多样性是了解其他文明的前提。文明之间是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而文明冲突论只看到了对立的一面,实际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会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有矛盾才会有发展的动力,在不断的交流互鉴中解决矛盾,使双方获得新的发展才是全人类的共识。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3],都是其在特定时代下的产物,都为那个特定时期带来过价值。以高昂的姿态面对其他文明不能真正了解其文明的真谛,带着有色眼镜无法判断其他文明本身的特色,“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必须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去深入了解他国文明,吸取其优秀部分滋养自身。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全球的发展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共同点会更广泛地得以扩大,而不是缩小。”[4]文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成熟的文化形态,都有着其特定的宗教、哲学、习俗等,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不同时代的表现,具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在文明交往中,应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既要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二)习近平文明交往方式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世界文明本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单个的文明结合起来形成了文明的多样性,各个文明体之间间虽存然在隔阂,但可以通过文明交流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以茶酒作比:“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不同文明如同花朵,各有各的美丽,也有不足之处,从根本上讲,文明要实现共荣是有前提、有基础、有条件的,那就是不同文明体之间要开展切实有效的交流,这就启示国家间在政治交流上要互信,并坚定维护和平发展的信念。须知,动乱时代社会是没有进步可言的,国家间须在交流的基础之上实现合作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进步。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互鉴”要求彼此间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各文明体之间应秉承平等协商、对话交流、互利共赢,努力实现文明成果共享,也就是要在充分尊重照顾彼此的利益与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进行文明交流。对待其他文明,应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之处,坚决抵制落后成分,并反思本民族文明的不足之处予以修正。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所指出的,“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5]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交流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其他文明,而是在尊重其他文明的基础之上,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互鉴来丰富自身的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作出贡献。冲突大多源于缺乏交流或者交流得不充分、不深人,进而产生误解、曲解,形成误判,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实际上,文明在其价值上是平等的,文明的共存坚持文明差异,不同的文明都有在星球上生存的权力。不同文明本身就是多样却又不圆满的,因此,不必用高低与优劣标准去衡量文明,而应将自身的文明与他者文明一同绽放光彩,充分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
三、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往观展现的中国智慧
(一)一带一路——文明交往理论的新实践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联结各国家间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从来都不主张孤芳自赏、单打独斗,今天的“一带一路”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桥梁。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深受世界多国的支持,“一带一路”的合作范围也逐步扩大。各国合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往来,在交往的过程中必然带来文明间的传播,随之带来的则是文明间的比较,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文化隔阂也将随之而来。习近平的文明交往理念,辩证且全面的看到了文明间的现实问题,疏通了国与国之间文化隔阂、文明冲突的阻碍,在相互沟通、交流互鉴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家间的民心相通,为世界文明间的交往提供了新思维。“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以文明交流互鉴冲破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尊重、信任,树立全球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繁华盛世,也向当今世界各国宣告了新时代中国与沿线各国将开展新的交往之路,这不单是一条经济往来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往之路。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必将携手勾画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蓝图,实现各文明体间的合作共赢。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往理论的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人類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6]这一概念要求我们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文明交往中也应当如此,应以文明交往代替文明对抗和冲突。文明交往理论不断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为构建和谐世界献出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文明交往方式的创新和发展。面对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各国指明了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即树立集体意识,强化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这也是文明交往理论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诉求。我们最终要建立的就是有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文明人类文明,这恰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思想。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代对各文明体之间的交往提出了新要求,即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包容世界文明的差异性,倡导文明对话,摒弃对抗思维。
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看待当下全球的现实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习近平的文明交往理论则秉承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的理念维护国家间的交往关系,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抗和冲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前必定被消弭,孤军奋战不是长久之计,交流合作才是正确抉择。事实证明,通过文明交往能够在实践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文明交往观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力量,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幸福生活提供中国范式和方案。中国自身也会注重和加强本民族文明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总之,摒弃文明交往和文明多样性,秉承文明单一性和独立性的观点,最终将会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走向命运的终结。
参考文献:
[1][3][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德]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参见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