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龄 郑长梅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于养猪场进行了大量的清拆,导致肉产品价格猛增,这一次的环保整治,对于行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存的重点,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此,畜牧行业成为改革重点也是一个必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于畜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必须建立养殖保护区,保证养殖者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稳定性,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养殖保护区 供给侧 结构改革 畜牧行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定位,做出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加快效率、增加动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要求。在党的理念和要求的指导下,我们要加大对环保的整治力度,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生态性和安全性,保证产品的高质量,维护居民饮食的健康,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对行业进行合理优化,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养殖保护区的重要性
(一)建立养殖保护区,是推进新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深刻阐述了畜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求,指明了当代国家、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在新时代的经济工作重点,要保证生产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提高畜牧产业的生机。在当前环节,我们要对原有的畜牧养殖行业进行大力的整顿,对于没有安全保证的养殖企业,要进行适当的处理。确定禁养的地区和范围,严格核查养殖企业的环保设施,并根据地区的土地面积等情况,对于畜牧养殖的审批数量进行控制,以稳定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为主,以保证人民食品安全为重点,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实体经济的建设[1]。
(二)建立养殖保护区,有利于加强环保
我国开始发展经济建设之后,对于环境的污染就逐年加深,随着目前城市化建设日趋成熟,但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张。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保证生存和居住环境的优化。而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能够对污染问题进行重点防治,也从一个方面保证了畜牧养殖的安全性,减少了疾病的爆发。在此同时,形成生态宜居的乡村文明,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建设绿色乡村,大美中国。
(三)建立养殖保护区,有利于行业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检查工作的重点,而在肉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中,材料是占有很大比重的,这也就涉及到了畜牧养殖行业的生产质量。在传统的养殖行业中,有一大批小规模的个体养殖户,在卫生、检疫、环保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漏洞,极易引发禽畜患病,而且这些病菌在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传染性强、爆发范围广,不仅对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养殖保护区,有利于对养殖企业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取缔不合格的养殖厂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2]。
(四)建立养殖保护区,有利于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在建立养殖保护区之后,势必要对保护区内进行标准化管理,利用创新思想和创新技术,对养殖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畜牧养殖的治疗高、污染低、能耗少,并且能够有效的带动区域内其他行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比如说,建立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条,推广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产生的禽畜粪便,用于土地灌溉,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引入保险联动给养殖户提供一定的保障等。在这种管理和发展模式下,不仅是畜牧业,还有与之相关的种植业、环保业、保险业等,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整体进步。
二、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
(一)遵从市场的导向作用,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要做好畜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坚持四大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和政府的整体的推动作用。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对于资源配置、供需关系以及价格等,市场都有着主导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行业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稳定性不强,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对于市场规律的变动进行整体的把握。相关行业要遵从市场的变化规律,紧跟国家的政策引导,积极的对畜牧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二)坚持循环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其次,我们要坚持循环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有效结合。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多种相关行业(农牧、种养)相结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占用率,发展出一条种、养、农、牧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对环境的生态规划,做好绿色畜牧业的建设。
(三)坚持创新和开放发展的原则
改革势必要面临创新,在对畜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还要坚持开放和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传统的农业中,加入创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先进的理论模式,同时加快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开放的对外战略布局,用标志性产业项目作为突出的重点,加大对外出口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畜牧业向现代產业体系迈进[4]。
(四)坚持龙头企业引导
另外,我们要加强在畜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对产业价值链进行提升,对产业功能进行拓展,对产业链进行延长,使得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形成强大的建设机制,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间的交融。
三、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产业的结构布局做出科学的规划,确定主导的产品、优先发展的区域、首批扶助的产业等,梳理区域内的发展顺序,建立精品产业示范区,建立农作物饲料加工试验点。同时,加强对生产结构的优化,除了猪、牛、羊等常规品种的生产,还可以积极的尝试对蜜蜂、狍子、驴等特色产业的生产养殖,并从屠宰、加工、冷冻、配送等多个方面,建立高效的通道,开发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
(二)加大产业融合发展
畜牧业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使用坚持单一行业的发展,要加快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对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促进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加强和高校、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现代化养殖基地的建设,提高养殖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强养殖业和生态观光产业的融合,游客可以来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对禽畜的养殖感受,建立特色化的畜牧旅游,游客可以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指定禽类的领养,促进新型经济的增长[5]。在发展观光旅游业的同时,加强对生态养殖的宣传和推广,按照区域环境的承载力,控制好养殖的规模和成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等不受影响。
(三)引进先进科技支撑
在改革的过程中,先进的科技是带动产业革新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我们要加大对科技的研发力度,使用创新科技,带动行业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逐步提升禽畜的种源质量,带动企业的自主性。在进行科技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专业院校的研究生以及导师等,进行探讨和沟通,与科研企业进行实践研究,还可以和优秀的企业进行派遣学习,加强对科技建设的经济投入。
(四)提升行业产品质量
在对畜牧业进行结构调整升级之后,我们的重点就是要保证产品的优质性。首先,要统一管理,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对于养殖区域实行无菌化管理,除了养殖人员之外,不能随意出入;生活区和养殖区分开,外来车辆等进入需要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品种购进,加强对自己品种的优化;对养殖区卫生进行严格管理,粪便及时清扫,并进行科学的利用;定期进行禽畜检疫,以及疫苗接种;加大经济资本投入,升级环保设备[6]。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以食为天”,粮食和肉类是食品构成的两大基础,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畜牧养殖业更是维护经济发展,增进地区经济收入的重要保证。但是,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必须紧跟国家的节奏,提升自身产业的科技性、节约性、环保性、安全性等,积极推动行业结构改革升级,让畜牧业能够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条,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岳明.建立养殖保护区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04):12-12.
[2]张超中,赵志耘.遵循“中西医并重”方针全面深化我国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软科学,2017,(07):20-27.
[3]吴荷群,樊洪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初探[J].新疆畜牧业,2018,(08):13-16.
[4]林德秀,蔣吉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畜牧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06):74-74.
[5]刘雨棋,曲长祥,于楠.政府助力黑龙江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2):9-11.
[6]李建雄,耿爽.我国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方向探究[J].农业经济,2019,(01):21-23.
(作者单位:临清市烟店镇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