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
除夕夜,一年中最閃亮的夜晚。
焰火、彩灯、荧光棒,各种各样的光辉和色彩,将这个夜晚点缀得格外璀璨。就连月亮也隐去笑脸,似乎不愿与人间争辉。
那么,究竟是谁点亮了这个特殊的夜晚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位来自微观世界的嘉宾,有话要说。
噔噔噔,神秘人就是我!
要想知道我是谁,你们得将眼前的世界不断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能看清一个个的原子。不对,这样还不够。请继续放大,直到将原子的结构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原子的结构就像一个微型太阳系。中心位置的原子核就是“太阳”,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则是一个一个的电子。
不过,这个“太阳系”并不稳定。宏观世界里的摩擦、碰撞、燃烧等行为产生的能量,会传递给电子,然后它们就像被安上了发动机似的,想要上演一出微观版的《流浪地球》。
好在,这些电子跑不了多远就会犯起思乡病,然后乖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回是回来了,刚才吸收的能量怎么办呢?整个原子系统可不会允许这些不安定的因素存在。电子只能将多余的能量释放出来。
这些被释放出来的能量就是我们——光子。
无数光子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你们看到的光线。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从微观来看,点亮除夕夜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咦?怎么有三个“我”?哈哈,因为点亮除夕的光子,主要有三个版本,就让它们来讲讲自己的故事吧——
焰火版光子:燃烧吧,小宇宙
除夕夜,随着春晚倒计时的结束,无数焰火开始升上天空。它们用转瞬即逝的精彩,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些盛开在天空的璀璨之花,就是无数因为燃烧而产生的光子。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从微观层面来看,焰火都是由光子组成的,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呢?
这是因为,虽然同为光子,但如果获得的能量不一样,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人眼可以看见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线。其中,红色光子的能量最低,然后依次增加,紫色最高。而能量比红色还低的红外线和比紫色还高的紫外线,就不是人类的眼睛能看见的了。
但是,如何在焰火中制造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子呢?其实也不难,燃烧不同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就行了。比如洋红色可能是含有锶元素,蓝绿色含有铜元素,黄色含有钠元素,紫色含有钾元素,砖红色则含有钙元素。
制造焰火时,将这些金属元素和燃料一起,按照设定的位置放置在药筒中。等到点燃之后,人们就能在天空中看到黄色的脚印、红色的数字等大家想要的色彩和图形啦!
咱们彩灯版光子,不但点亮了你们的除夕夜,还见证了人类的照明史。
彩灯1.0
蜡烛、油灯、火把,火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垄断了人类的照明事业,直到白炽灯在19世纪闪亮登场。让白炽灯发光的,是灯泡里的灯芯。当电流通过灯芯时,灯芯会开始发热,进而产生光子。
最早的灯芯,是用碳棒制作的。但碳棒灯芯不耐热,很快就在高温中消耗殆尽。后来,科学家们找到了钨丝。在2 000℃的高温下,它们也能稳定发光。不过,跟碳棒一样,钨丝也会在高温下慢慢蒸发,直至断裂。为了延长钨丝的寿命,科学家们尝试将它们放入真空或是充入惰性气体的玻璃灯
泡中,避免和氧气的接触。
白炽灯诞生后,彩灯也应运而生。
彩灯,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给玻璃灯泡染上不同的颜色。
在玻璃还处于熔化状态时,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粉末,就能生产出不同颜色的玻璃。比如钴可用于生产蓝色玻璃,铬和铁可用于生产绿色玻璃,红宝石般的玻璃则是金的功劳。
彩灯2.0
白炽灯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不过,它也有个无法克服的缺陷,那就是能量转化率太低。大部分白炽灯将90%的能量用来发热,只有l0%的能量会成为光。而气体放电灯能将40%的能量转化为光,因此白炽灯被取代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气体放电灯,顾名思义,就是在灯管中加入不同的气体或金属,通过电力加热来让它们产生光子。
彩灯版的气体放电灯,就是咱们生活中常见的霓虹灯。
霓虹灯,英文名为neon light。neon是氖气的意思,因为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霓虹灯里,加入的就是氖气。除此之外,二氧化碳会发出白色光芒,汞蒸气会发出蓝色光芒,而氦气则是霓虹灯里的小粉红。
霓虹灯常常被用来装点城市,在除夕夜,更是少不了它们的色彩。
知道多一点
在气体中,氧气( 02)是个活跃分子,喜欢到处和其他元素交朋友,从而发生化学反应。与氧气相反的是,有气体却很懒,谁也不愿意搭理,比如氖气(Ne),氦气(He)等。它们就被称为惰性气体。
多说一句
日光灯也是气体放电灯。它的情况,比霓虹灯要复杂一些,因为它的工作是模拟太阳光。
早在几百年前,牛顿就发现,太阳光是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线混合在一起组成的。要人为制造出这样的光线来,可不容易。科学家们用到的办法是,在灯管中加入惰性气体和水银蒸气。通电加热之后,水银蒸气会释放出紫外线。灯管内壁上的荧光涂层吸收这些紫外线的能量后,就能释放出类似阳光般的可见光来。
彩灯3.0
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一种名为发光二极管的照明工具。
这种缩写为LED的发光二极管,寿命能达到10万小时以上,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在漆黑的夜晚,灯泡会突然罢工。它的能耗也仅为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荧光灯的四分之一,真是好用又环保。
二极管是一种拥有正极和负极的电子元件,它的特殊之处在于,电流只能从正极流向负极,无法逆流。发光二极管则是在二极管内部,加入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电流通过时,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会释放出不同能量的光子,也就产生了不同颜色的光。
多说一句
导电性能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物质,就是半导体。在咱们的生活中,应用得最广的半导体就是硅。在半导体中,电流有一种特殊的传导方式,名叫“空穴传导”。半导体材料中,一些原子由于电子缺失而形成“空穴”。通电之后,一些电子补充到这些空穴之中,从而释放出光子。
荧光棒版光子:掰出来的精彩
荧光棒既不需要点燃,也不用通电,大家只需要轻轻一掰,就能让它们发出颜色各异的微弱光线。它们又是如何制造光子的呢?
荧光棒其实是个双层结构。外层是塑料,内层是玻璃,玻璃管内外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我们用力掰荧光棒,就是要弄碎中间的玻璃,让两种液体混合,产生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过程会释放出能量。荧光棒里的荧光染料吸收这些能量后,就开始释放出光子。这一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手会被烫到。
由于是化学反应,因此荧光棒持续的时间与环境紧密相关。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充分和激烈,荧光棒也就越亮,但持续时间也就越短。反之,如果我们将已经发光的荧光棒放入冰箱中,低温环境就会抑制化学反应,延长发光的时间。
多说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荧光棒中的液体具有低毒性,如果被人体触碰或吸收,会造成恶心、头晕,甚至麻痹、昏迷等情况。所以咱们千万不要将荧光棒弄破,让这些液体释放出来。
另外,荧光棒含有有毒化学物,属于“有害垃圾”,难以回收利用。
所以,荧光棒,咱们最好少理会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