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地区医学生心理疾病污名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2020-05-11 10:09童静谣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污名心理疾病医学生

童静谣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255000 山东 淄博

近年来心理健康逐渐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十九大更是提出“健康中国”的理念。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但是人们对于心理疾病依旧存在着偏见,不断有研究证实,心理疾病被污名化,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于心理疾病存在严重的偏见,进而导致被污名者的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感的贬低和缺失[1]。近些年来,学者对于心理疾病污名做了很多研究,从概念的界定、分类和理论构架等方面进行探讨,之后编制相关的量表和实验进行测量,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等[2-3];本文采用Corrigan定义的概念即心理疾病污名定义为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其中,公众污名是指社会对心理疾病所拥有的负面情绪和认知以及存在的偏见性的行为;自我污名是指被污名者本身存在的被社会所排斥的感知觉,这种感知觉使得个体对自我评价低,进而减少求助的行为方式[4]。研究表明,污名的存在不仅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还受自身特质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班杜拉提出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成功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拥有作用于环境的信念,即一个人能否顺利、成功地从事某项活动是受其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因此,有学者提出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疾病污名之间存在关系[5]。故本文研究两者间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与新的观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群体的认知,因此研究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医学院校大学生会比综合类院校大学生接触更多的疾病知识,他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会比其他类型的大学生更加全面,因此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可以很好地预知其对心理疾病的污名程度,进而可以让大众更好的认识心理疾病,降低心理疾病对于人们的健康损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烟台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340人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问卷327份,问卷回收率为96.1%,除去空白问卷、重复作答问卷,有效问卷为294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49人,女生145人。

1.2 方法

(1)使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6]( perceived 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 scale,PDD ) 用于评价被评价者对于他人贬低/歧视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感知,即感知病耻感。共有 12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得分越高,感知污名程度越高。

(2)使用寻求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7](self-stigma of seeking help scale,SSOSH),该量表是单维量表,共1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得分越高,程度越深。

(3)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8](general self-efficacy,GSES),原版由Schwarzer等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2001)进行修订, 由10个条目组成,得分越高,效能感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

公众污名中的歧视因子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自我污名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生自我污名程度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源地上,自我污名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的自我污名程度要高于城市的自我污名程度,见表1。

表1 心理疾病污名评价得分在性别、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注: a表示P<0.05, b表示P<0.01。

2.2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25.68±4.41)分,女生(24.28±4.58)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

2.3 心理疾病污名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医学生心理疾病污名与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自我污名与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公众污名与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自我污名与公众污名中贬低因子存在正相关。自我污名总分与公众污名总分不存在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3.1 医学生心理疾病污名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研究歧视因子得分有性别差异,与已有研究报道结果类似[4]。本研究公众污名得分无性别差异,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同,之前的研究结果是女生的公众污名高于男生[9]。本文中这一结果出现可能是学生填写问卷时会有隐瞒自身想法的可能性。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得分上在性别上有差异,男生的污名程度要比女生深。这可能是与男生从小被被赋予的社会属性有关,男生更多要求坚强、有责任心和坚毅等,所以面对寻求专业求助自我污名上男生可能会耻于寻求心理帮助。

表2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注: a表示P<0.05, b表示P<0.01。

本研究公众污名不同生源地得分无差别,与已有报道一致[4];本研究农村的自我污名程度高于城市,与已有报道不同[4]。但是仔细研读本研究的数据发现,相关系数值呈边缘显著,可能出现的原因是样本的数量不同以及本研究中样本量过少所显示出数据的差异。本研究中出现农村自我污名得分高于城市自我污名的原因可能是虽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异缩短,农村生活质量慢慢提高,但是人们的观念还是会有所不同。

3.2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自我效能程度高于女生,与报道结果一致[9]。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差异、传统观念、社会期望值和社会现实等的原因,男生总是赋予要坚强、担责任、保护好家人与朋友等,这些都要求男生要有较强的自尊和自信心。由于女生多感性,从小的教养方式更多是受到保护,独立性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沮丧,会导致其自信心的下降。

3.3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疾病污名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医学生心理疾病污名与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李强等[4]提出的自我效能与内化的自我污名相关的结论。可能原因是对于心理疾病公众污名刻板印象概念获得的选择性上,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不同会使得人们对于这一观念的坚持性和改变其观念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当个体的自主性高时,对自我的疾病有一定的认知,那么个体会更多地关注于治愈疾病,而不是污名的存在,因此,这可能是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相关性的原因。

本研究医学生自我污名与公众污名中贬低因子存在正相关,但自我污名总分与公众污名总分没有相关性,与已有研究报道[10]提出的公众污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污名结果不同。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研究调查的对象不同,接触的课程也大有不同。

3.4 建议与对策

本次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污名。因此,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应对心理疾病污名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目标的设定对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产生作用[11]。培养大学生合理的目标设定有助于个体在开始任务时,做好自己的定位,任务完成的较好,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同时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课外活动,培养及教导大学生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挑战。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来降低心理疾病污名感知程度。心理疾病污名的存在除了自身的特性之外还有社会环境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污名感知程度。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建立相关的服务机构用来宣传和服务于需要的大众,让心理健康基本常识深入人心,在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学校应该做好相关知识的传播工作,通过社交网络和宣传册等途径来宣传心理疾病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接触和认可。

猜你喜欢
污名心理疾病医学生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污名的道德解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