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赛明 方国跃(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安徽省是畜牧业大省。2018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609万吨,位居全国第11位。全省畜牧业产值13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28.2%。年饲养生猪4200万头、家禽10亿只、牛羊1800万头(只),畜禽养殖年产生粪污总量约9500万吨。其中,猪粪、牛羊粪、禽粪分别约占70%、20%和5%。畜禽养殖业在保障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给安徽省土地消纳承载、农村人居环境带来较大压力,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2017年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积极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以“双份清单管理”为抓手,“四项制度监管”为保障的工作机制,综合施策,持续用力,利用路径逐步清晰,利用方式亮点纷呈,利用进程全面加快,利用效果越来越明显。
2 01 9 年,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5.8%,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4.96%,大型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100%。在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中,安徽省再次蝉联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评估优秀等次,并荣获全国第二名,比2018年前进6个位次(经农业农村部综合评价,福建、安徽、江苏、北京、重庆、江西、湖北、山东等8个省份为优秀等次)。从对各市政府2019年的专项考核情况来看,全省各市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呈现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为2020年全面实现“两率”达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体来看,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在四个方面初步实现了突破。
1.在治理模式探索上有新进展。围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把零星的探索系统化、成功的做法经验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畜种、不同规模,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方法。全省总结形成了三种利用路径:一是“截污建池、收运还田”,二是“一场一策、制肥还田”,三是“区域收纳、集中处理”;重点推广了五种技术模式:“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异位发酵床”。资源化利用的利用路径、技术模式已在全省2.2万家规模养殖场户快速推广普及,基本实现了“一场一策”全覆盖。
2.在试点示范上有新进展。在8个县国家整县推进项目(太湖、泗县、阜南、太和、临泉、颍上、五河、埇桥)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发展典型。上海林海生态科技公司投资10亿元,计划在阜南县布局15个站点,每个站点覆盖2~3个乡镇,站点与周边养殖场户签订粪污有偿处理服务协议,异地集中处理35万头生猪粪污,每个站点配套800亩种植基地消纳沼液,通过沼气发电、制造有机肥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综合经营。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9亿元。目前,已经建成运营3个站点。泗县以6个规模养殖企业为依托,建成7个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中心,实行网格化收储利用。现代牧业五河公司采取“奶牛养殖—养殖废弃物处理—种植基地消纳—秸秆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奶牛养殖”的生态循环路线,与秋实草业10万亩苜蓿种植基地农牧结合,实现“种养加零距离一体化”抱团发展。全省农牧结合、生态消纳方式,已落实配套土地2600多万亩。
3.在发展机制上有新进展。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格局加快形成。阜南县投资15亿元兴建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实行PPP模式,企业和政府合作投资农业废弃物与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先后引进中羊牧业、林海生态、格义循环、齐耀新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临泉县实施“11681”行动,确定1个有机肥主导产业,1个国有公司—中原牧场进行市场化运行,建设6个有机肥厂,改造826个规模养殖场户,形成1个完整支撑体系。在整县推进粪污综合利用的大格局下,各地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国土等部门作用得到有效整合,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状况、环境承载、农田消纳能力、终端产品出路等因素,系统设计、同向发力,解决了以往农业部门单打独斗的难题。
4.在产业发展上有新进展。通过示范推广、整县推进,大力倡导向粪污要效益,“粪污还田、变废为宝”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以来,全省围绕畜禽粪污收储转运、沼气、发电、有机肥等产业链,新建、改扩建各类项目3700多个。粪污消纳转化的主要途径中,农牧结合占比60%;160多家有机肥厂生产商品有机肥200万吨,转化占比10%;2500多家沼气生产厂家生产沼气1亿立方米,发电2000多万千瓦时,转化占比8%。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不仅有效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而且还促进了绿色优质农产品提档升级。桐城市财政部门补贴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每亩茶叶增加18千克有机肥用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双双提高了5%以上,土地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全省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的产地面积3200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6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872个,数量居于全国第9位,同比上升1位。
2017年以来,在安徽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直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主要抓了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1.以考核为抓手,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承担了省“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的批示精神,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先后制定年度精准工作计划和印发考核实施方案等。同时,联合安徽省财政厅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督查激励实施办法》,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入相关财政大专项任务清单,加强政策支持和精准指导。全省各市、县政府均出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各市政府全部与辖区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不少地方还纳入民生工程进行调度。2019年4月,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和安徽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对各市政府专项考核结果,阜阳、芜湖、宿州、六安、黄山、蚌埠等6个市为优秀等次,其余10个市为合格等次。
2.以制度为抓手,推动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双份清单管理”为抓手(每个规模养殖企业确定一套治污模式、制定一份完成治污时间表),“四项监管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清单管理制度、主体责任制度、考核验收制度)为保障,实现“两率”达标的工作机制。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与农业农村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全面落实全省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资源化利用工作台账。各县(市、区)农牧和环保部门联合,与全省2.2万家规模养殖场户建立联结机制,因场施策,一对一包保,编印了模式名录,全面实现了“治污利用模式”和“验收时间表”两份清单管理。
3.以整县推进为抓手,推动全域治理。以国家和省级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加快县级全域的整体治理。2017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财政部门资金6亿元,安徽省财政部门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和申报了19个国家整县推进项目(8个在建,2019年新申报了11个)、两批共40个省级整县推进项目,县域覆盖面已达56%。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市、县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加强项目管理的意见,分别在太和县、合肥市、金安区、太湖县召开5次专题项目调度会。六安市整合5000多万元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芜湖市安排3000万元奖补大中小生态循环模式,安庆市兑现2000万元粪污处理设施改造补贴。初步统计,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的投入带动了市县财政部门和社会资本投入达30亿元以上。
4.以模式推广为抓手,推动转型升级。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方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总体路径,通过试点总结,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广三种利用路径:一是“截污建池、收运还田”模式,主要针对中小户或散户养殖,实现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目前已解决了全省90%散养户的粪污问题;二是“一场一策、制肥还田”模式,主要针对规模养殖场,目前已解决了全省76%规模养殖场的粪污问题;三是“区域收纳、集中处理”模式,在养殖大县建立若干个异地处理中心,对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进行集中收纳、沼电肥一体、产业化利用,目前已解决了全省5%规模养殖场的粪污问题。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部级示范县创建,组织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8年,新创建了3个国家级示范县、4家部级示范场、53家省级示范场。
5.以培育龙头为抓手,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纳入农业产业化统筹推进,加快培育专业化龙头企业。继2018年首次举办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之后,2019年博览会设立了5000平方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展厅,吸引省内外110家粪污相关企业设展;2019年招商“两利用”项目149个,比2018年增加50%。承办了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暨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合肥站)活动;组织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畜牧环保专题展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多次调研召开粪污农机装备座谈会,推进粪污装备制造业发展。8个国家整县推进项目县,共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户4500多个,引进培育专业化第三方处理利用龙头企业30多家。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年产值约90亿元,初步构建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当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不到位”和“两难”上:
1.养殖场户主体责任不到位。畜禽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是规模养殖场户。但由于疫病、市场风险大,养殖业效益波动较大,加上传统的粪污处理工艺落后、成本高,如每吨污水处理成本要8~12元(年出栏500头的规模猪场污水处理成本需要1万元),养5头猪就需要1亩多地来消纳粪污,导致部分养殖场户投资治污设施设备主动性不高,往往简单直接还田,个别甚至出现偷排乱排现象。
2.有机肥沼气支持政策不到位。从有机肥来看,推广不快的原因之一是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有机肥每吨售价在600~800元,与化肥相比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还存在肥效作用慢、施用不便等问题。为此,江苏省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有机肥补贴,每吨补贴150元,年推广40多万吨。而安徽省有机肥产量只有江苏省的1/2。目前,只有太湖县、金寨县、桐城市等整县推进项目县或 “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先后开展了每吨50元左右的补贴试点。从沼气来看,部分大型沼气工程面临着沼液消纳难,并网发电费用高、电价低(国家规定生物质发电是0.75元每度,但部分地方执行的是可再生能源价格0.57元)等问题,目前全省粪污生产沼气发电上网的只有十几家企业。由于成本高、部门协调难等原因,沼气净化提纯生物天然气并入城市燃气管网,还没有实际运营的案例。
3.配套土地落实难。“种地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安徽省原有的很多养殖场并没有配套粪污消纳土地。要新上马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往往存在用地难,并且不能突破7%的附属设施用地比例、最高不超过15亩的面积规定。如宿州市甬桥区为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计划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储粪暂存池、就近就地积造施用有机肥,但有10个乡镇至今无法落实占地仅300平方米的建池用地。异地集中处理中心等大型项目和规模场粪污利用设施在改造中,更是普遍反映基层用地审批难、程序多,影响整县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4.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难。目前,全省有规模农机企业265家,但从事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相关装备制造的只有8家,年产值不到1亿元。主要原因是:规模养殖场治污改造起步晚、时间短,相关机械设备需求的市场拉动尚不明显,政策支持的推动力度也不够。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的品目不多、补贴金额少,新设备新产品因为没有鉴定大纲而难以及时纳入。2018年,全省仅申请了8台粪污固液分离机以及不到3万元的购机补贴,与每年十几亿元的全省农机补贴总量相比微不足道。对于投资发展畜禽粪污领域的农机和环保装备制造业,社会工商资本仍持观望审慎态度。
1.进一步强化工作调度。把加强调度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各地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纳入议事日程。一是加强调度。及时对各市“两率”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二是运用好考核结果。通报考核结果,对考核前三名的市进行奖励激励。三是以点带面,发挥好国家整县推进项目县的示范引领作用。
2.进一步加大要素投入。加快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一是用好省级财政新增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入相关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比重。二是全面对照《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若干政策》的十条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督导,重点是用地用电、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农机环保装备补贴等政策。三是借鉴外省经验,加快研究有机肥、沼气支持政策,推动终端产品加快商品化、市场化。四是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鼓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创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力争有实质性进展。
3.进一步实施项目牵动。一是加强实施监管调度。建立项目定期调度和通报制度。组织对在建的19个国家整县推进项目、两批40个省级整县推进项目,开展实地调度指导,加快实施进度;继续支持7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二是做好总结评估。对已支持的28个县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估,率先完成全域整县治理。三是支持申报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4.进一步壮大龙头带动。落实龙头企业支持政策,支持农机、环保等装备制造企业关键装备研发,加快培育以秸秆、畜禽粪污为原料和具有规模效益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在国家和省级畜牧大县重点培育10家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制造企业,创建50个省级、4个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5.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倒逼,逐步让“养殖必先治污”成为广大养殖者行动自觉,让“粪污也是资源”成为养殖行业的广泛共识。继续严格落实规模畜禽养殖环评制度,对新建、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进一步强化精准指导。一是开展“回头看”抽查、“攻坚战”包保两项活动。对已验收的,随机抽取2000家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有水分;对尚未验收的1389家规模养殖场户,组织“攻坚战”,细化落实包保责任。二是完善配套指导方案。修订技术服务工作方案;制定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方案;继续施行“两份清单”,推行“三大利用路径”,落实“四项制度”。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和培训力度。编印典型模式,编写技术手册,举办系列培训班,各级培训实用技术人才2000人(次)以上。
针对当前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三点建议:
1.加快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加快商品有机肥生产推广,是打通农牧结合的关键举措。建议借鉴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出台的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150~480元每吨的做法,加快建立健全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培养农民施用有机肥的习惯,逐步树立消费优质优价绿色农产品的导向。按照每吨补贴200元、省市分担各半、年推广100万吨有机肥(可转化畜禽粪便400万吨)测算,建议安徽省财政部门每年安排1亿元,并稳定支持5年以上。
2.保障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用地。建议将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收集、存储、处理设施,以及有机肥积造、生产、施用等用地,进一步明确为设施农业发展用地,并提高用地占比及亩数规模的上限,列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优先安排。
3.加大农机环保装备制造业扶持力度。整合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机、环保关键装备研发创新。扩大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品目,提高补贴额度,促进本土农机、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创新发展,带动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条不断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