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全
[摘 要] 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背景,遵循区域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其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实践探究,构建“一个文化场所两个认证中心和三个产学研实训室”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推行政企校“三位一体”合作共建“组合拳”运行机制,实现了在满足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研发,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服务区域经济的目的。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234-03
一、现状分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国字号文件的颁布,产教融合已成为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路径。[1]随着《泉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泉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等多份区域文件出台,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到2025年,泉州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基地,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典范,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并跻身中国制造业综合水平全国10强城市之列[2]。在新形势下,我校于2015年进行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的调研,对区域智能制造人才需求进行探究,在基地建设初期提出了“晋江经验”再出发,努力打造基地建设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与产业链紧密结合,争创泉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政策与资金的支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为依据,坚持建设集学生实训、企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更好地实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合理衔接、产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构建“一个文化场所两个认证中心和三个产学研实训室”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通过政企校“三位一体”合作共建“组合拳”运行机制,达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相融合作,大力加强实训平台载体建设,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实训能力。最后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学校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共赢”的基地建设经验,凸显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的作用,打造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福建职业教育领域形成引领示范作用。
二、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一)行业标准引领产教融合基础性实训室建设
与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型高新企业(汇博)深度合作,建设场地210M2,共建基于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学习载体基础性实训室[3]。按照工业机器人行业标准、规范条件和人才基础能力需求,建有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认知、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电机测试实训、直角坐标运动控制实训、圆柱坐标机器人实训、模块化积木式可拆装串联机器人实训、工业机器人虚拟试运行实训、工业型柔性制造(卫浴)实训等基础工作站,与企业共同开发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实训项目,可实现工业机器人基本关节结构、基本组成、参数配置、基础操作、虚拟仿真的教学,从而学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功能及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基础认知及基本操作的能力,达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以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行业基本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资源方与学校合作培养,引领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认证中心建设
与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龙头企业(ABB和FANUC)深度合作,建设场地320M2,共建ABB机器人及应用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和FANUC发那科机器人培训认证中心。依托本体厂商自身完备的认证资料、培训服务和讲师资源为学校提供基于资源方标准的专向能力学习载体[4],学校可开展ABB机器人及应用初级工程师的培训认证和FANUC程序员A培训认证。前期资源方提供建设方案、装修风格及相关宣传资料,共建认证中心设备,并定期更新、保养、维护最新技术版本及硬件设备。资源方提供机器人社会培训以及学生教学的全套电子版教材资源,为学校老师提供免费工业机器人知识培训。其中资源方推荐客户参加学校实验室所举办的培训课程,及辅助学校开展机器人培训课程所需要的技术等并协调相关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研发行业应用;资源方学校共同进行教学培训并为专业成绩合格的学员联合授予相应证书。后期资源方为双方共同培养的毕业生在资源方省内合作用户及系统集成商进行推荐,促进人才输送;资源方为学校提供后期实验室应用案例的建设,提供最先进的应用技术,以特殊优惠价格向学校提供设备。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把认证中心建设成具有产教融合一体化实训、企业培训与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中心。
(三)学校企业合作培养,引领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考核实训室建设
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龙头企业(华航唯实和新奥)深度合作,建设场地220M2,共建企业学校合作培养引领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考核实训室。为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训基地参照现阶段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技術发展水平,以及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应用企业三类不同类型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形成职业技能要求,将职业技能要求转化为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的专业能力学习载体,实现能依据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工艺指导文件和维护手册完成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示教编程调试以及工业机器人本体定期保养与维护,共建具备工业机器人基本程序操作能力“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考核实训室。可开展工业机器人通用安全与操作规范、机器人机械测量与拆装、工业机器人系统保养与维护、机器人示教器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业机器人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基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初中级职业技能等级定岗实践,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且该实训室还可实现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对接,作为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的竞赛实训。
(四)企业定向培养,引领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室建设
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型龙头企业(百宏和恒安集团)深度合作,建设场地280M2,共建企业定向培养引领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室。通过与百宏集团、恒安集团等国内本土智能制造应用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工业机器人育人实训平台,开发基于企业标准的岗位能力学习载体实训项目,将“涤纶长丝熔体直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中涤纶长丝及聚酯薄膜之生产过程的聚合工艺[5]、纺丝工艺、视觉检测、装箱、入库等进行课程与岗位对接;将“恒安生活用纸智能化生产”项目中高端卫生巾、纸尿裤产品生产中的自动识别质检(视觉)、成品入袋(包装)、装箱(码垛)、运输(搬运)、入库(自动堆垛)等进行课程与项目技能对接,破除学校与企业、教育与生产之间的壁垒,让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研发同步发展、无缝衔接。[4]
(五)名师引擎外引内培,分级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要素,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为新兴的专业,要注重高技能型人才的引进,以及校企教师技师双向交流融合,所以我们实施校企联合“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建产教融合教师创新梯队,以省级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为引擎,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能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能工巧匠、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青蓝工程等层次师资队伍培养“人才战略”。如能工巧匠、教学名师参加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暨高水平专业建设研修班,抑或出国考察学习深造,抑或校企科研融合公关;专业带头人参加“工业机器人技术”高级研修班,抑或ABB机器人编程与维护培训班,抑或ABB机器人及其应用认证讲师班,抑或上海发那科T408-R师资培训(C级)班,抑或1+X师资\考评员培训班引领实训基地专业建设发展;骨干教师参加工业机器人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抑或亚龙教育装备工业机器人暑期培训班,抑或哈工海渡工业机器人培训班的深度产教融合进修,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新教师实施青蓝工程,“青蓝齐心,共赢成长”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有效促进新教师的健康成长。
(六)产教融合技术,服务研发中心建设
移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应用用户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本土应用型企业、系统集成商、应用型高职本科院校协同,建立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服务中心”公众号,组建企业行业技术能手、联办高校专认教师、中职“双师型”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学生组成的产教融合服务团队。举措有:(1)立足地方智能制造产业,增强技术服务能力。结合区域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实际,团队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快技术创新改进,加强科技成果孵化,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2)建立技术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区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专业发展要求,团队产学研校企紧密结合,有效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成果转化。(3)依托服务团队校企技术融合,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技术转化服务影响力,切实提升企业服务的“高度”和“宽度”。服务团队通过参与百宏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三福高档纺织面料智能化生产线改造项目,提高了服务中心的影响力。
(七)产教融合,优化实践场所文化建设
首先,线上通过“产教融合服务中心”公众号发布实训室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并利用3D技术实景线上展示,同时定期将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最新文化建设资讯发布,线下通过宣传栏将基地实训室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上墙,线上线下齐宣传文化建设。其次,规范实训室铭牌建设,筑起实训安全堡垒。将实训基地介绍、实训室铭牌、实训室功能介绍、产教实训项目张贴展示,并与各合作企编制实训室制度铭牌,如上岗安全操作规范、作业人员上岗基本要求、7S展板、上岗安全帽佩戴方法、工作服穿戴标准……引领学生规范化操作,筑起实训安全堡垒。最后,实训基地宣传标语上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内化教育。实训基地内外通过与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产教融合相关、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标语宣传,既能在理智上启发学生,又能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肩负着“内化教育”的使命。
三、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的作用在于实训基地校企深度融合关系中的各种因素,有效实现产教融合五个对接,并达成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个主体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中如何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首先,政企校共同完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政府按区域经济对实训基地进行规划引导和资金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对具体实训室及中心建设的技术、资源、人才上给予支撑,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学校则搭建实训基地信息交流平台,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整合,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推行政企校“三位一体”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打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引擎,促进实训基地运行健康发展。
其次,在政企校“三位一体”合作共建的格局下成立工业机器人产教联盟,以国家产教融合文件政策为指导,从机制和制度上保障合作的有效运营。制订《产教联盟章程》《产教联盟议事决策制度》《产教联盟合作管理办法》等,完善联盟组织构架,明确三方责任义务。让政府有效指导服务,企业主导介入教育,校企切实提高教学与培训质量。
最后,充分发挥政企校三方合作,优化整合闽南地区智能制造各方资源,打造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标杆。遵循泉州市产教融合“区域性、公共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校企协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6],共建专业教学团队,企业主动走进学校教学,推介、宣传企业文化并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联合改革试点一门到多门专业课程,编制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精准服务企业,与企业技术能手共同突破企业技术难关,共同合作研发项目。[7]
四、建设效益
经过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营探究,得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经验,实现企业产品\资源进入校园、企业人才\技术进入校园、企业文化\规范进入校园,师生出校产学融入企业、教师出师相融相长企业、学校出行服务融合企业的“三进三出”模式,达成“一个文化场所两个认证中心和三个产学研实训室”于一体的五个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目标。运营过程中,我们推行政企校“三位一体”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实训基地的建成,不仅为晋江市、泉州市乃至八闽大地的企业服务,也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实训培训、服务研发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关颖,仲伟来,许评,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物流管理專业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5).
[2]陈伟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对接策略[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3]张国新.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7(9).
[4]张建新,金雁,徐静,等.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以德稻“大师教育新模式”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7(10).
[5]袁春妹.北自所:建言智造 落地有声[J].纺织机械,2019(1).
[6]杨运齐.闽台教育合作背景下福建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
[7]谢莉花.产教融合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