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亮
[摘 要] 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高校文献检索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首先分析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意义;其次,探究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现存问题;最后,以具体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信息素养的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发展路径。
[关 键 词] 信息素养;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98-02
学生参与信息活动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归结为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相应的知识技能,增强信息的获取、分类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能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教育,对其信息能力发展具有关键影响。
一、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意义
(一)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初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提出。保罗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使用大量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源,以确保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于1989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下设成立,在其年度报告中重新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并且提出若想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需要同时具备信息获取、查询、使用和评价的综合能力。[1]
传统的文献检索仅适合在信息量不大的社会环境中应用,进入现代化社会环境中,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如果仅依靠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并不能精准地定位信息,并且也不能完成实现清晰的信息诉求。信息素养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具备丰富内涵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能力也成为信息社会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判断标准。
(二)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意义
文献检索课程融合了情报学、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项专业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文献获取能力与学习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较差,信息素养较弱的情况,为他们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并且增强他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现存问题
(一)衔接不到位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文献检索课程还没有引起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未能将文献检索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一些院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规划、新生入馆教育,与计算机操作文化基础课程以及毕业实践的课程联系不紧密,没有體现出信息教育工作的延续性。[2]
(二)设计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并且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未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大部分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和基础能力掌握不足,所以在教学设计环节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专业不同信息素养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同内容,不利于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提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拓展,理论知识以网上数据库内容为主,为学生创造的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学生的专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信息素养因此也不能得到强化。
(三)方法较落后
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创造价值。而且在课堂中进行基础知识讲课,难以实现课堂互动。部分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手段仍旧沿用PPT课件授课和传统的多媒体工具,没有充分发掘出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
三、基于信息素养的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发展路径
(一)案例概述
Z省某高职院校是当地高职院校中的代表,为了更好地分析基于信息素养的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发展路径,笔者展开对Z省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经过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之后,发现校内学生具备信息素养能力比以往有一定进步,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仍旧较低。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中,部分环节体现出信息素养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程融合不充分,教学形式相对陈旧,实际能够达到的效果十分有限。[3]
(二)发展要素
1.终身学习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发展要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终身学习的理念,进入信息化与知识型社会中信息通信技术和媒介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产生了聚合效应,致使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快。在这一过程中,相对以往任何时候,人们都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更新能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新时期个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理念,并且在国际社会中也达成了共识,逐步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的文化教育战略。
2.顶层设计
应用系统论方法,坚持从整体出发,能够实现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优化,对文献检索课程、教育和信息素养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一方面,这种顶层规划体现出了学校领导对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顶层设计也体现出了文献检索教育工作的体系化优势。
3.教学定位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文献检索课程,教育体现出独立且不同于以往的专业融合,这种教育内容涉及多个不同的平台,教学方法也涵盖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和使用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培养的定位和体系构建,是文献检索课程发展的又一重要元素。
(三)创新方法
1.提高重视
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校领导要加强对信息素养工作的重视。展开学校层面的宏观调控。将信息素养真正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以确保信息素养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教学条件都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同时,将信息素养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程相互结合,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加强督查。
学校图书馆可以与教学管理部门协商,逐步将信息素养课程和图书资源检索课程转变为必修课,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学分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修满相关学分,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教学管理部门为此可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标准化的教学工具和具有本校特征的教学材料,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建设管理规范增强对信息素养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程的优化设计,实现课程的设计开发全面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具有协同合作和创新高效的体验式实践课程体系。
2.调整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情况下,学校进行教学管理,要更多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根据学校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去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根据湖南省当前的信息素质教育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育的学校数量较少。所以,学校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特征、学校内部馆藏资源、学生的类型以及技术条件等多方因素出发,循序渐进地建设适合本校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体系。
另外,以网络为平台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深度融合,而且,利用图像、文本、文档、网页、视频、音频和幻灯片等多种资源整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且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需要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创新,以此增强教学成效。
3.完善体系
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到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成效,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教育者,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时,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职责。学校需要认识到文献检索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知识获取习惯。为学生构建数字化图书馆,让他们可以通过数据信息进行检索,缩短动手查找信息的时间。
学校为教师提供持续深造的机会,参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教师管理培训活动,为他们提供多種不同类型的培训学习机会和学术研讨机会,转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从事图书资源检索教学工作的教师也需要强化对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学校建立健全更加合理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结合本校的教学管理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从信息的获取、评价以及使用等多方面衡量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成效,推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4.加强合作
如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建立资源信息的收集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确保不同电子资源实现共同利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实际操作中烦琐的流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投入。不仅如此,教师应用逐步成熟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献检索教学的实用性,确保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学生在参与合作的前期,可以自行在资源平台上搜集有关教学内容,为后续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在小组合作期间,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时的文献检索学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展开研究与分析,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以此来加深不同成员之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小组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将自己小组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他们对信息检索的运用能力,还能确保不同的观点和内容都可以在教学环节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当前,部分院校还没有重视文献检索课程对信息素养教育,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课程,但是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实际指导效果不佳。因此,采用有效管理方法,加强课程教育之间的衔接,强化合作推动发展,对学生信息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均能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罗木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4):48-49.
[2]孙筠.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46-47.
[3]周安.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126-127.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