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中职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2020-05-10 18:39蒋燕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0期
关键词:体校中华传统

蒋燕波

[摘           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体校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分别从体校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体校学生;传统文化 ;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02-02

一、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为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语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校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使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体校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体校学生对语文课的认知严重不足

目前教育体制下,对体校文化课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普通中小学文化课的教学。受此大环境影响,体校学生忽视语文课的学习。体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更多将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训练当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专项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专项训练也是学生兴趣所在。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到体校来只是练运动专业项目的,不是来学文化的。对语文,他们更是觉得不过是多认识几个字,多读几篇文章,不学语文照样能够与人说话、交流。

(二)体校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

由于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很多方面不足,教师会把教学精力更多地放在维持课堂秩序上,放在传授知识与技能上,忽略了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尽管近几年也有了单招单考、高职类等考试教学压力,但是,相比较普通高考而言,体校教师的压力相对较小。于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一些口语交际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就够了。教学中往往没有研究学生的特点,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通常沿袭传统课堂的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不能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去吸引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两点,作为一名体校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在教学中不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要努力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熏陶、教育学生。

三、体校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近年来多次在讲话中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提倡的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中心。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尤其突出。体校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十分有利。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多元化文化冲击问题越发明显,其中有不少的消极因素。体校中职学生正当青少年时期,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通过加强传统文化优秀元素的渗透与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健全非常重要。

体校中职学生中很多都是优秀的运动员,体校担负着输送优秀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帮助体校学生了解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可以培育他们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五彩缤纷,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强大且多元化的。当他们有朝一日走上领奖台时,定会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四、体校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让学生健康成长

1.合理设计使用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很多都涉及道德、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让学生对苏轼这位大文豪的文学魅力和人格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笔者在导语部分引入了耳熟能详的美食“东坡肉”的由来,还讲述了美景“杭州西湖苏堤”。由此学生不仅知道了“东坡居士”,更是认识到了苏轼在历经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仍然抱有旷达乐观率真个性的可贵、可敬。又如,在讲解《离骚》这一课时,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是因为屈原投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忠贞等民族气节。讲解民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和各种祭祀活动,让学生明白今天把端午节作为一个法定节日,是一种纪念传统文化的方式,由此体會百姓为了纪念屈原的那份民族情感。

2.善用教材中的成语或典故,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中国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再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的“臣生当殒首,死当结草”中的“结草”,涉及成语“结草衔环”,比喻报恩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讲解一个个成语的同时,学生也在了解与成语有关的典故,无形之中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就慢慢地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认知中。

3.借助戏曲内容的讲解,领略中国戏曲艺术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渗透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戏曲内容的讲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笔者在上元杂剧《窦娥冤》时,可以借机向学生普及戏曲小常识,让学生领略中国各地区的众多的戏剧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讓学生明白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生动形式,激发体校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新的多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带来了语文教学的巨大改变。其中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更强的互动性。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生动形式融入体校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1.借助白板中的网页链接功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例如,笔者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就通过一键触发链接模式引入了《红楼梦》影视剧的相关片段,让体校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全神贯注观看的表情、积极发言讨论的课堂气氛,充分证明了教学的成功。学生在领略中国古典名著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通过白板中的课堂活动模式,设计游戏PK环节

教师可通过白板中的游戏竞赛活动,在课堂上进行传统诗词名句填空抢答。通过这样的形式展开语文教学,体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往往很高。在游戏当中,学生既积累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名句,又在潜移默化过程中逐步提高了传统文化的素养。

(三)通过诗词吟诵、吟唱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体校学生文言文基础普遍较差,对文言文的诵读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采用变换诵读的形式通过吟诵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根据文体声律规律进行吟诵——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音韵中吟诵,加强节奏感、韵律感。这种诵读方式往往更具吸引力。同时,在诵读的内容上可以配上中国传统的古筝曲、古琴曲等,在古乐中诵读经典,陶冶性情。这样的传统文化诗文和音乐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2.不少古典诗词都有改变成流行歌曲,适当地让学生传唱,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让学生听了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学生都爱唱,于是背诵便不成问题。很多学生还主动找来其他的歌曲,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月满西楼》《相见欢》《烟花三月下扬州》《明月几时有》等,大家在传唱过程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这种方式的传统文化熏陶,对体校学生来说尤其适合。

(四)课外开展丰富的拓展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渗透

1.积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体校中职学生除了训练、学习之外,也有不少业余时间。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利用这些时间去图书馆借阅传统文化书籍与资料,比如各种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阅读。教师还可以推荐地方志、地方名人传、地方民间故事集给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乡土感情和家国情怀。

2.在教学中做到学思践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索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办手抄报、黑板报,制作微信发朋友圈,在节日给朋友发图文并茂的节日祝福电子邮件。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课外开展书法比赛,定期举办书法讲座,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把汉字书写端正、整洁,是对体校中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在平时增加抄写名句、经典诗文这一作业。这种看似简单、貌似无用的作业,如能用心长期坚持下来的话,可以提升体校学生语言的积累,增强他们学习的细心、耐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课外开展的书法比赛,学校不定期举办书法讲座,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很好的渗透。

五、总结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基石,教学中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体校中职语文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热爱,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倩倩.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讨[J].新课程(下),2019(5):51.

[2]赵新华.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9):33,11.

[3]王焰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44-47.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体校中华传统
体校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探索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孩子们的冠军梦
清明节的传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