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霞
摘 要:目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企业软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就需要对内部控制加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长效机制。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否拥有一套完整、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衡量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企业 预算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1 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合理分配企业的人、财、物资源,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整,全面预测未来经济活动,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广泛推行的管理模式,它引领着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指导着企业现在经营实践,因此企业首要任务是关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实施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和规划蕴含在预算方案中,使全面预算管理备受管理层的重视,认识到企业未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时期取决于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而全面预算的实施,为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
2.2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全面预算在某一阶段能正确预测企业经营管理期内各种资金的预算投入,合理规划出资金收支与配置,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资金预算将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相互整合到一起,有效地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2.3 有利于促进预算考核的实施
全面预算为企业管理层作出的各种决策提供财务数据,也为责任部门经济责任的约束提供依据。为确保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企业将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经营计划相结合,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明确划分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利,依据各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全面预算缺乏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集团在预算编制中更多采用“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方法。即企业集团将预算管理目标分配到各部门后,由各部门负责人自行编制预算草案,负责人往往拍脑袋、凭感觉,从前往后算,基于以往的历史数据来做推断。各部门以自行编制的预算与集团签订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作为全年的奋斗目标。这种预算编制模式虽然保证了企业集团年度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但没有考虑企业战略目标,从后往前算,以终为始,没有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也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对比,使企业战略成为空中楼阁。这样的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是相互分离的,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是一味地为完成考核目标而做的预算,如此编制出来的预算,是为了数字而数字,没有任何的价值。
3.2 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经营管理环节提出了非常严格的需求,各企业逐渐加强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预算制度执行中,很多企业认为全面预算就是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其他部门不参与编制,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存在漏洞。主要表现:首先,全部预算工作仍是围绕财务部门展开,但财务部门没有对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做数据对比和深入分析,而是闭门造车,使预算数据与经营业务相距甚大,再加上预算部门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直接导致执行部门落实预算目标出现偏差。其次,有的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忽略了细节的资金管理,比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没有额度控制指标,发生超支现象。这样会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不全面、不完整,也给实施预算监督带来不利的影响。最后,还存在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衔接不够,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了解,同时内部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负责人。而指标过高,执行部门压力过大看不到希望,只有被动、敷衍工作;指标过低,执行部门不愿拼搏,只按部就班地工作。此时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从而制约了全面预算目标的完成,既不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又不利于企业未来长期战略规划目标。
3.3 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
部分企业缺乏较为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仅是对收入、利润进行预算控制,没有对包括成本费用预算等其他方面进行预算,往往这样的企业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编制侧重于财务指标。部分企业直接将财务收支情况、业务范围的重要指标作为预算编制范围,并对其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而单纯从财务收支、利润指标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全面的,还需要考虑企业各项战略目标实现的非财务指标。比如新市场的开拓、新业务的拓展等。若忽视了非财务指標的影响,则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中考核机制不合理。预算考核反映了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计划上下贯彻过程,也直接影响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实施实时监控的预算分解过程,也没有相关人员落实预算指标考核具体完成的质量,这样长期延续,不仅不利于企业后期预算管理的整改,也直接阻碍企业未来经营管理目标。另外部分企业虽然执行预算考核体系,但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处于消极态度,有的将预算作为争夺资源的工具,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全面预算工作无法得到重视与落实,也难以确保预算管理长期性、延续性。
4 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4.1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首先,企业集团要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它是企业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长期的结果,在一些最重要的领域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企业集团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时,应将企业战略目标与短期和长期利益相联系,明确分解经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各项数据进行详细和认真的汇编,使预算管理目标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其次,在企业集团战略方向、“三重一大”决策以及预算控制等方面应该集权多一些,同时企业领导应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及价值。改变重业务轻管理的传统思想,严格遵守预算管理制度,引领做好预算编制到执行的全过程,调动提高各部门及其员工共同参与,从而培育企业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氛围。
4.2 以增强预算执行力为目标,完善全面预算监控体系
预算执行过程是整个预算的关键环节。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工作是将预算制度、指标、费用、定额等通过责任细化下放到具体执行部门,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预算,财务部门应动态跟踪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企业一方面以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为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严谨的预算执行监控程序。监控程序的建立是对企业预算执行及实施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得到有效执行并细化到各环节。如收入与支出的情况、现金运转等内容。只有保证执行监控程序到位,才能使企业领导人准确地掌握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及经营收入与支出的范围,及时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动态,定期总结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数据对比找出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偏差。为此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4.3 以预算编制工作为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以市场为起点进行调研,将外部市场竞争与企业目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对比分析并筹划预测未来经济活动。其次,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跟踪对照和分析,主要表现:(1)收集数据,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内生产经营完成情况,将财务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进行对比,结合当期内外因素影响,编制出详细的预、决算分析报告,找出得与失和改善办法;(2)给定一个企业预算年度的初步性预算指标,并通过指导的方式,下达各部门据此提出部门生产经营计划;(3)通过责任明确细化到各部门,把指标具体落实到执行人身上,让各执行人找到各自所属位置,做到有章可循,这样的预算管理才有考核基础。所以责任细化不仅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而且提高工作效率,还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另外,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主体和对象,善于总结评价。首先要求各执行主体和对象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措施,提高员工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其次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好的成绩继续保持,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查找差异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找出问题根源, 提出合理可行的预算改进方案,这样才能使绩效考核体系具有约束力和激励作用。
总之,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预算效果,才能实现企业战略和預算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规划指明了道路,为企业领导者指引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以为企业构建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导向,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严肃预算的执行,强化预算执行考评,为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宏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33).
[2]张宇.浅谈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营销,2019(12).
[3]傅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9(20).